时间开销:
3.31 6:40-7:40 60 分全章初读一遍
4.6 60 分 第一部分录音
4.7 50 分 第二部分录音
5.16 重听录音110 分
5.16 输出总结13:30—14:30 60
总计: 340分 5.7 小时
时隔一个月对第二十章《主题阅读》重新学习,感觉稍微有点生疏,但复习完永澄录音后,很多东西再次被激发。自己正好在进行家庭治疗领域的主题阅读,结合自己近期的学习体会对这一章再进行一个梳理:
一、梳理主题阅读的五步法
自己之间进行过所谓的主题阅读,但如果按书中所定义的主题阅读五步法,我目前还没有尝试过,这对自己来说目前是个挑战。五步法内容包括:
第一步:通过检视阅读列出书单,找到相关章节。明确我是主人,书在为我服务,我是带着问题来进行检视阅读的。
第二步:就核心内容统一各种表述(我略做调整,方便自己理解)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作者有不同的语言表述方式,全部统一到以我为主的语境下,为下一步工作打基础。
第三步:厘清问题 简单说是列问题清单,把所有问题都罗列出来,有点像自我管理的全搜集,先不管什么,全部搜集起来。当然一个小技巧就是按照 what how why,来寻找所有问题。
第四步:界定议题
这个过程是在第三步找出问题基础上,再进行深一步探索:找出议题、进行分类,形成争议、厘清逻辑。
第五步:分析讨论
即在三四步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找出所有问题、进行分类、按逻辑顺序排列、说明问题及答案、给出依据。
这里要明确一到四步骤主要回答:这是书在说什么,如何说明的。而最后一步则要回答:这是真实的吗?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里作者特别提到一点:
列出问题不见得能找到答案。
就可以发现的真理而言,就我们可以找到的问题答案而言,与其说是立足于任何一组主旨或主张上,不如说是立足在顺序清楚的讨论本身。
关于这个观点对我而言是个很好的提醒,在心理学领域流派众多,仅仅就自我这个问题就会很多种论述,佛洛伊德有自我本我超我,胡科特提出自体概念,还引申出自恋、主体客体等等一系列概念及问题,其实都是在从自己角度尝试去理解人是怎么一回事,而佛学智慧体系又有另外一种解释。确切答案有嘛?没有,重要的也许真的不是在于最后的结果,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所体验的人生的成长。
主题阅读的真正意义也许就在于拓展思维面向,放下对与错的判断,如刘丰讲的“求同尊异”在各种不同的声音中看到自己心中最真实的的那个声音,也许那才是真正意义所在。
二、主题阅读成果导向
这是永澄在课中不断强调的,也是自己的一个很深的体会,我自己 2013年进行主题阅读时,仅仅停留在把某人出版的所有书通读了一遍,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到 2015年起,开始就《内在小孩》进行主题阅读,并开设内在小孩心理沙龙,等到今年那所有学习包括阅读、视频、语音各种微课,都成为我输出的一部分,学习完即通过讲课的方式进行输出。同时开设相关收费课程进一步刺激自己全面提升输入输出标准。
今年在通过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后,开始有信心挑战 50万字以上专业书,去攻克最难的理论部分,虽然还在进行中,但已经可以感受到很大的提升了,因此通过输出来倒逼自己朝着更高的学习层面迈进,是非常重要的。
三、实践实践再实践
这本书学习到这个阶段,个人感觉需要放一下了,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实践,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各种阅读的方法技巧都有了,下面是需要通过刻意训练实践来提升自己具体的实战能力,这无需说太多了,立即行动就好!
四、下一步行动
完成《家庭治疗》的主题阅读,为我接下来课程全面提升进行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