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雄读《论语》之十二:家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曾子曰:“吾闻之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两章可以相互参看。
此处不必讨论“父之道”本身的正确与错误,既然是“道”,何来错误之道?学习此章,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是什么。
儿时记忆,是母亲的唠唠叨叨和父亲的严峻,他们都没读过书,只父亲在当兵时,写了封信回家,却错字百出别人无法读懂,常给别人当笑柄拿来取笑,因而发愤读报认字,有了个“高小学历”,现在有遇到不认识的字还在问我。那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是什么呢?自然不会是“子曰”。看来,还得认真翻翻记忆。
小时候能记得的故事只有母亲讲的“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还有个故事是死刑犯临刑前说要再吃奶,结果把乳头咬断了,死刑犯说“如果你小时候好好教育我,我就不会被砍头了。”这个记得比较清楚,因为每年过年母亲都会再说了一次,另外还有一本是借来的小人书,叫做“萝卜回来了”,讲的是个分享的故事。其他的或许就是一些记不住的民间故事了。
父亲则从不给我们讲故事,只在我们大的时候,陪他喝酒才会讲讲他小时候的艰苦经历,但对于赌博和浪费深恶痛绝,家里可以打牌和下棋,但和赌博有关的,不管是打牌、打麻将、买彩票、炒股,他都会给我们看脸色,很严肃地告诫我们,严重起来甚至会赌气上床睡觉。
去年,央视好像有个关于家风的采访,当时我在想我的家风是什么,总结不出,想在再认真地想,还是总结不出,只感受到父母是堂堂正正的人,至于传了什么家风,却不是文字所能表达,已经深入骨子里了。到自己在教女儿的时候,也不知不觉地把父母的作风与做法传承了下来,这或许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这或许就是家风。
而这家风,这几年看《论语》,才发现正是儒学的生命力的根基,不论社会制度怎么变迁,不论物质如何丰富,不论科技如何发达,这家的根基始终在,不但过去和现在,将来也在。
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