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都认为“虚伪”是一个贬义词。
虚伪的人就是伪君子,虚伪人做的虚伪的事,就是欺骗人的坏事。
因此,“虚伪”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了不折不扣的过街老鼠。
我们常常骂一个恨的牙痒痒的人,最容易说出口的两个字就是虚伪或小人。
到现在我仍记得第一次遭别人诽谤的时候那个愤怒的心情。表面上他对你客客气气,言语上还嘘寒问暖,转脸他就在人前落井下石、搬弄是非,说你各种不好。
虽然伤心、生气、愤怒,好在不久就识别出他是真小人,那就构不成威胁了。因为是特殊关系就采用防和躲就好了。
事过多年也理解他为什么要那么做,站在他的立场他要争夺更多的利益。当时最气的就是怎么会有这种既做那个,又想立贞洁牌坊的人呢?太虚伪了……
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太刚烈,一直以为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你做了坏事何必还要让别人说你好呢?所以气了很久,又不能揭发憋在心里,实在伤身。
事实上道理很明显,谁又愿意承认自己是小人呢?再说他越早暴露对自己越安全不是吗?
那么寻根究底我们为什么这么讨厌伪君子呢?而且有时讨厌伪君子的程度,还大大超过了讨厌真小人的程度。
前天听了王烁的认知课,好像一下子茅塞顿开了。他说世界上有三种人:君子、小人、伪君子。
通常人的感官是:“君子”行为是稳定一致的,他只做好事;小人也是稳定一致的,他只做坏事;而伪君子不同,他有时做好事,有时做坏事。
伪君子何时做好事,何时做坏事是有模式的:在涉及利益大小上,他遇小事做好事,遇大事做坏事。在时间先后上,他一直做好事,最后做坏事。
小事做君子,大事做小人,先做君子后做小人。由于现实中小事多大事少,所以识别伪君子并不容易,等到能识别的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伪君子暴露真面目总是在最后。
所以,人们仇恨伪君子,往往超过真小人。小人好防,他是一致的,没有认知挑战,你给他贴个标签,备注上针对他的打法,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躲,然后这组操作模块就可以封存在大脑里,需要时随时激活就行了。
伪君子就难防了,在他暴露之前,他简直就是个君子,谁不愿意跟君子为伍呢?伪君子惹人恨之处,除了当他暴露时你必然损失较大之外,还因为给你的大脑认知负荷带来的额外麻烦,伪君子是不一致的,你没法简单贴标签,只能随机应变,你因累生恨。
原来对伪君子的憎恨的根本原因是防不胜防、因累生恨啊。
其实无论哪个社会,君子总不会太多,因为君子太多招小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人傻钱多,速来!反过来说,也不会没有君子,如果只剩下小人了,那么只剩下赤裸裸的自相残杀,这样就会收益小成本高也无法持续,所谓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君子小人数量匹配,才会和谐。
假如把社会抽象地看作一个人,那么他必然是部分君子部分小人,其实就是个伪君子。再假如社会把它的君子、小人的成分平均地撒在每个人身上,那么每个人都是伪君子。当然,社会实际上肯定是胡乱撒的,不会平均的,所以社会上总会是这三种人:一点真君子,一些纯小人,许多伪君子。
你看,看待任何事情,上升了一维度,或者说换了一个视角,所得的结论竟然天壤之别。
切换回我们自身的视角,只要是一个行走在红尘之中的人,你扪心自问你有多少时候是纯真的状态呢?刨除真的看破一切想追求真我、无我的修行人之外,有几个人是真君子呢?如果万物真的非黑即白,估计人生也不会那么丰富多彩。
那么既然伪君子那么多,我们行走在江湖,怎么保全自己呢?
对坏人肯定是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有些坏人想作伪君子他的演技都不够,因为嗜恶自大没耐心。
那么伪君子呢?
一开始王烁就讲了,伪君子一般小事做好事,大事做坏事。开始做好事,最后做坏事。
那你跟他们打交道,就要尽可能地把大事分解成小事,一步步来做,保持让他一直演下去。
尽可能不造成这样一个情境,大家留在桌子上的筹码越积越多,最后被伪君子露出本相,一把清光。一定要给伪君子继续伪装下去的理由。
延伸的推论就是,不要特地去考验别人,也不要特地来考验自己。伪君子本来就经不起考验,少考验一次是一次。
总而言之敢做伪君子的人都是复杂的人,你敢复杂吗?你敢承认你是虚伪的人吗?
其实真心实意敢承认自己是伪君子的人
其实是真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