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金财云平台获取更多知识!
田老师说税
企业避税那些事儿
(三)内控与资金回流问题
田英宁
财税资讯、审计及税务专家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田老师说税第三期,上期我们着重讲一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问题,以及一些基本内部控制理念:漏洞无处不在,各个部门都会有漏洞,漏洞有大有小;在内部控制中,明确划分责任是一种基本的控制思维;企业一切问题的源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老板经营理念,而内部控制又是企业经营的主线等等,末尾给大家留下思考题,资金回流的问题。
本次讲我们还是讲内控的两个风险管控案例
1
离职风险管控
【案例】:江苏某企业财务部刘某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迅速招聘一备用人选高某,交接手续办理完毕后,刘某离职。高某虽然在与刘某交接过程中,刘某带领高某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全部操作演练一遍,高某也尽可能的用笔记录下来,包括:工作内容,大致流程,操作细节等,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是经常卡壳,需要不断的请教刘某。刘某人比较热情总会细致解答,高某感叹:自己一时半会无法达到刘某的熟练程度,刘某的某些个人技巧更是她一时半会无法企及的。
【点评】:老员工都是企业花费巨额财富(不仅有工资,还有出错成本,比如因个人操作程度而导致的次品)不断培养出来的,老员工的的离职其实是公司的损失。人的智慧程度不同,在实际工作当中摸索出的经验因人而异,员工看不见的经验积累也是公司的无形财富,要想办法尽可能留下。通常情况下,员工离职,意味着员工和企业的“婚约”或“蜜月期”结束,老员工一般是带情绪走的,离职后再找他就难了。
【方案】:老员工是公司的财富,应善待老员工。老员工的离职,交接程序办理要注意,除了办理正常实物交接,还要更注意无形资料交接,特别是个人经验的留存。即使是企业或行业通用流程,老人带新人走一遍后,新人也会经常性忘记某些操作内容,需要不断重新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有时候会浪费企业的财富。
【所以建议】:找一个同岗位的人进行监督交接(三方在场);把关键的工作程序等进行录像存档。
2
火灾风险风险管控
我们知道内控是控制风险的。
【案例】:2016年夏天,田老师在江苏某企业做咨询服务,该企业为三星、TCL等大企业提供塑料外壳,需要大量的塑料米作为原材料,由模具来注塑成型。企业老总为了应对市场原材料的短缺问题,企业利润还不错,就囤积了大量的塑料米在仓库,两个大仓库,堆积满了塑料米袋子,从仓库底层一直到三层楼高的顶端。在企业的三个月里,每天都担心电线短路等原因,发生火灾。
关于火灾风险,这里特别提醒,都知道水火无情,究竟有几个企业把火灾放在心里?每次我们去到客户企业里,首先关注的是这一点。但是往往令我们的老师失望,特别是塑料加工企业、服装厂、化工企业等,看着那些高管、工人、车间的种种行为,老师真心的头痛。有的加工车间里的管理人员,车间内冬季用小太阳类的取暖器取暖,电线乱拉;手机充电器、WiFi电源等小型充电设备都布满了灰尘,电源长期不关闭,电线老化,火灾风险非常大,一把火就可能让老板回到解放前。每次进入现场,都会嘱咐管理人员注意,这个风险意识,其实应该是企业老总来严厉贯彻才能起到实际效果。
【点评】:防范火灾要意识要常抓不懈,时刻提醒员工。线路、小型电源、电器设备规定具体使用年限。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火灾防范管理措施,由专人负责经常性检查火灾隐患。
内控的关键要素是企业的控制环境,就是全体员工的内控思维,全员内控,每个员工都有火眼金睛的能力,而不是老板一个人指挥,这样老板会很累,而效果也不好。
基础控制环境是企业家精神,通过长期实践建立起来的,企业家的个人行事风范决定了企业基础环境的好坏,企业家如果行事干练细致缜密,企业的基础控制环境也会是山清水秀;如果企业家是个不拘小节、没有风险意识、随性的人,那么企业的基础控制环境可能会是乌烟瘴气、漏洞百出的。
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内部控制的好坏也常常与税务问题围绕在一起,
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如何来避免资金回流的问题?
3
资金回流问题探讨
很多企业缺增值税进项发票,真实的原因是企业增值额比较高,利润较好,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人工成本在逐年加大,工资发放没有进项税可抵扣,劳务外包或劳务派遣模式,解决一部分类似的企业问题。近几年灵活用工平台出现,又为企业解决进项税问题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出口。
但是,要解决增值税进项税问题,靠人工工资问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比较高的进销价差才是问题的关键。增值税产生基础是价差,只要有价差,肯定有增值税,所以增值税避不掉,怎么办?
既然无法逃避,就找一个能降低税负的办法,去税收洼地成立一个有限公司,作为招商引资的项目,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财政奖励,这样,把一部分增值税通过财政奖励的形式找回来,不失为一种解决比较高的增值税负担的办法,特别对一些高科技,医疗器械类的企业来说,都一股风的跑去了税收洼地注册企业。
【案例】:某商贸企业,2019年销售收入5000万,进项税2300万,税后利润1000万。企业老总找田老师,问解决这2700万进项税缺口的问题,增值税税负高,心疼。
告诉老总,可以有返还的形式来找回来部分增值税。老总眼睛一亮,我们要注册这样的有限公司。接着问了一句:可不可以1500万进货价,开3500万卖出?
这样的客户,经常遇到,找到一个方法就要用到极致。告诉老总:虽然国家对价格放开,但是还要考虑合理性问题,产品有普通产品和特殊产品,不能做的太离谱,也要考虑当地企业的税负问题。
企业设立后,问题来了:田老师,我企业会计人员,告诉我,企业总是缺钱!
问清楚原因后,明白了,没有忍住,还是使用税收洼地的集采平台价格差,太高了。本地企业增值税税负,下降了,企业却缺钱了。
这里面,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增值税缺进项税,不能只盯着增值税,还要考虑净利润的问题。就是说,税收洼地的采购中心A的开票的价格差,多开的部分,一定不能大于本地企业B的净利润。如果老板决心解决增值税缺票问题,税收洼地又能获得财政奖励,那当然越多越好,就把缺票额,全部由采购中心A开给了B公司。
结果是这样的,B公司的供应商,2000万进货,改变交易卖给A,A加价2000万,销售价格4000万卖给B。这样的结果是B公司,净流出2000万现金,而本年度实际利润1000万,现金缺口1000万。
2020年,老板个人不得不借款1000万元给企业经营。
老板也考虑比较长远,田老师如果这样,是不是每年都要借钱给企业?这属于正常的经营资金,企业归还可能性比较小。照此模式,确实是这样。
您知道您的问题出在哪里吗?
【解析】:为解决增值税,降低增值税税负,而多开发票,导致结果是超额转移,企业现金流被转出。
那么现在问题是:转出去资金还要回流到企业里。
怎么办?
如果一直这样持续,那么会一直显示老板在给企业借钱,并且企业也还不了,一个恶性循环产生了,老板要不停的给企业注资。
要规避这个怪圈,首先,不能太贪,适当解决,以净利润为限,适当转移。
已经出来的资金,要回流企业,不想体现为老板个人借款,有一种资金进入企业的方法:通过银行当中介。老板把1000万存给银行,以这1000万做担保,让银行贷款给企业。
这样解决了资金回流的问题,有些企业家最担心资金流向被查出,辛辛苦苦做的税收筹划工作,因被税局否定而挨处罚。
本次田老师说税,就说到这里,下期我们来探讨一下证据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