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30听书笔记《把时间当作朋友》

每天听本书。这一期要说的这本书叫做《把时间当作朋友》,作者是李笑来。

关于作者

李笑来,著名天使投资人,得到 App 订阅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主理人。

这本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关键点为你详细解释,分别是接受现实、任务管理、学会学习。

一、例如:西方现代经济学从亚当·斯密起一直到凯恩斯,才明确提出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效用,才算是正视资源的稀缺性。你看,资源稀缺这个简单的客观现实,从第欧根尼到凯恩斯,人们花费了2500年才接受,可见接受现实的难度有多大。

不过虽然现实难以接受,但是要开启自己的心智,就必须得接受它。

第一条,速成绝无可能。答案就是一个字“换”,想要什么就拿已有的东西去交换。如果什么资源也没有,那就要先把手上的资源用好,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自己想要的。作者还讲到了一个辅助手段,就是当你每次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要去想“我有什么”,这样能帮助自己戒掉急躁的速成心态。

第二条,完美并不存在。很多人因为害怕做不到完美,就迟迟不肯动手,还找借口说这是做不好就不做的态度。实际上没有什么事是一下子就能做到完美的,即使完成的事也不可能完美,我们要接受完美并不存在这个客观的现实。

第三条,未知永远存在。首先放弃马上就要解决的想法,不过多纠缠,把问题先记录下来,然后带着疑惑继续前进、学习。当然,继续前进不代表忽略问题,而是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未知永远存在,我们必须在未知中不断前进。

如何做好任务管理,我们分享他的三点心得。

第一点是要正确的估算时间。首先要积累各种知识。各学科的知识都是密切相关的,想顺利完成任务,只掌握一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跟它相关的各种知识。比如想读懂一篇英文文章,除了知道单词的意思,还需要掌握语法知识、逻辑知识、学科背景、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要亲自去做一遍,积累经验,把陌生变成熟悉,这是解决意外的唯一方法。如果还是不由自主地低估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那就假设每件事都要比预想的花费更多的时间,接受这个事实可以避免被截止日期压迫的恐慌感。

第二点是要记录时间开销。通过记录时间开销,磨练自己对于时间的感知力。他的这一做法是受到了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事迹启发。柳比歇夫有着奇妙的时间感知力,有多奇妙呢?就是即使他不看表,也能准确地说出做每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甚至能够精确到分,就好像在自己的身体里装了一只精准的计时器一样。

要做到两件事。一是记录“事件-时间日志”,也就是详细地记录每天做了什么事,每件事花费了多少时间,记录要精确到分。例如下午写了一篇文章,15:00开始写,到18:00左右写完,差不多花费180分钟。二是坚持记录,如果只记录某一天的日志是没有用的,要记录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更久。在开始时,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做有点麻烦,养成习惯的过程也可能会有点辛苦,但是只有尽力去了解时间以后,才能更好地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第三点是要建立完整的任务管理流程,包括计划、列表、预演和验收。先用这两点来衡量目标是否现实:一是已经有人做到了,二是我与那个人没有太大的差距。如果符合,立刻行动,在行动中再调整纠错。对于计划,李笑来的另外一个建议是做短期计划而不是长期计划。一方面是因为制定长期计划是一件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完成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的年代,谁都无法预料哪怕一周以后会发生什么。

制定一个现实可行、方向确定的一周计划,坚持完成它,对我们来说,比随意制定一个一年计划更有意义。当制定计划的能力积累得足够多时,再尝试制定两周计划、月计划甚至更长的计划。

先要选择容易携带、可以随时拿出来写写画画的列表工具,比如纸和笔。列表的内容不必太追求完美,想到了就记下来,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要执行到底,即使执行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想法,也不要随意改变,而是把新想法放在下一阶段列表中,然后继续把精力放在正在进行的列表中。

在具体执行任务之前,针对某一场景进行流程设计和预演。比如,给重要的客户打电话之前,先确认对方是否方便接电话,列好通话要点,预测对方将会问哪些问题,想好答案,在手边放上纸笔,随时记录通话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等等。这里只举了打电话的一个小例子,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是重要的事情就越需要去设计流程,反复预演每一个步骤,调整细节,这样做能够帮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减少犯错,在任务中表现得更出色,这才是我们所说的做最充分的准备。这个习惯虽然微小,但是日积月累,也会给人们带来天差地别的变化。

很多人制定了计划,也进行了预演,但最后任务还是不了了之,其实本质原因是没有给自己设立一个验收机制。什么是验收机制呢?最常见的验收机制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经历过无数次,那就是考试。老师讲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会应用了吗?用得好不好?考个试就知道了。做事情也是一样,任务做到什么程度叫完成?什么程度叫完成得好?都需要设立一个验收机制进行检验。

总的来说,在管理自己的任务时,要正确的估算时间,意识到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总是要比自己预想的要长得多;要记录时间开销,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了;还要制订完整的任务管理流程,计划、列表、预演、验收,确保任务现实可行、组织清晰明确、流程经过反复梳理、结果有标准可以检验,一旦开始就能有头有尾地完成。

那李笑来在学习和思考的方面到底有哪些独特的方法呢?他强调的三点,也就是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和持续应用。

要拥有高超的自学能力,得着重注意锻炼阅读、写作和实践的能力。因为阅读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我们要做到独立思考,就得不断地甄别输入的信息是否可靠。所以说,在阅读的时候不断判断作者的论点有没有道理、结论是不是经得住推敲很重要。

李笑来的观点是,文字的本质用途就是清晰地传达观点和知识,至于文采、修辞都是次要的,很多人过度注重所谓的文采,其实没有必要,能把自己的观点清晰有逻辑地表达出来,就是好的文章。

正确的做法是学到多少就应该尽可能去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再及时回来学习,这样一次一次地反复演练,最后就能让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的自学高手就是这样养成的。

思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却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甚至有80%的人懒得思考、厌恶思考。

因为如果把一门知识比喻成一个房屋,基础概念就是建造房屋的砖头,选择尺寸合适、质量过硬的砖头,房屋才能坚实稳固。只有能分辨出概念之间的差别,不断地更新迭代,最后让这些概念在脑海中互相编织成一套价值网络,我们根据这套网络来思考,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李笑来在得到订阅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也做了很多基础概念的辨析,比如,什么是努力,什么是财务自由,什么是机会,什么是刚需等等。只有打磨清楚脑海中的各种概念,才能清楚地思考,进而改变自己。

应该怎么坚持呢?第一是要不断重复,就是花大量的时间不断去练习。钟道隆先生为了学习英语,在3年内写了一柜子的听写记录,用掉了一把圆珠笔芯,听坏了12部收音机、4部单放机,还翻坏了两本词典。第二是要有耐心,不能付出了马上就要求得到回报,要相信积累的力量,自己只管努力去做,剩下的交给时间。可能一开始会觉得进展缓慢,甚至会感到失望,但是只要付出耐心,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看到令人惊讶的结果。

总结一下这部分。我们介绍了学习的三种方法:一种是自学,重视阅读和写作,把学到的知识多多的应用;一种是学会正确思考,辨析清楚脑海中的概念;除了弄明白这些道理,还要坚持练习。掌握这些,才算得上是一个会学习的人。

整体总结一下。

第一部分,我们说了要接受现实,认识到速成绝无可能,完美并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只有真切地面对现实,才能开启心智成长之路。

第二部分,我们说了在管理自己的任务时,要正确地估算时间,意识到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总是要比自己预想的要长得多;还要记录开销,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了;还要制订完整的任务管理流程,一旦开始就能有头有尾地完成。

第三部分,我们说了学习的方法,强调了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其中阅读和写作尤为重要,还要注重实践,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正确思考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概念,经常剔除自己脑海中不正确的概念;不光要掌握学习方法,还要坚持练习,相信时间和积累的力量。

李笑来在这本书里所讲的内容其实都指向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帮我们活得更好,拥有更多的财富,拥有自由的时间,去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为了生存出卖自己的时间。要实现这些,就要做正确的事情,相信时间的力量,一直做,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它会给你确定的回报。

个人感悟:坚持实践加总结,一定会成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