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念|2017年7月17-20日-抓紧时间

抓紧时间,现在是早上7点。

我在用早晨的15分钟把这篇碎念敲出来。

之前我也试过每天选择两个时间段,每段时间只有15分钟。这15分钟什么也不干,就是不停地在笔记本上写字,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在写什么,但会强迫自己不要停,脑子不要停,手不要停,显示的文字也不要停。最初15分钟试行的时候很像是记流水账,把自己一天要干什么,昨天干了什么等等像倒豆子似的倒出来,然后回头去看有点无聊。然后不到一周的时间,这15分钟开始带给我惊喜了,时间虽然没有加长,而写出来的篇幅更多,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更有条理了。后来因为遇到意外,15分钟也成为无法坚持的事情,随后更加耽搁下来。

今天重新捡起这15分钟的码字计划,内心有种奇怪的感觉:经历随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忘,而曾经优秀美好的体验会留下来提醒你再接再厉。

15分钟到现在只过去了7分钟,我还有一半的内容没有倒出来,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这时候我竟然在观察时间。但我确实是在看着时间,想象我下一步该写什么,并且没努力不让自己的思维断下来。

15分钟这个我曾经尝试过的技能,和最近很火的一个学习宝典有相似之处:1、高效学习远胜于依靠时间积累的低效学习;2、输出刺激输入。

从事文科学习和工作这么多年,最常遇的情况就是让我七天内写一个报告,往往会磨磨蹭蹭几天,只在最后3-5小时内完成(当然前期似有似无地做了素材搜集的工作才会这么快),每当我高效地集中注意力,全心全意地让自己踏实下来一点时间别的什么也不考虑,真正的框架和思路才会浮现,才会思如泉涌,下笔有神。这时候抛弃手机,坚定地不让任何事情将自己的注意力从电脑前挪开,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任务驱动会使你在平日里不自觉地输入有效转化为输出。我以前需要一本书看很多遍才能写出读后感或者笔记来,然后我尝试着给自己带任务,我读完这本书一定要写一篇文章,这样读书的时候专心多了,虽然我最后也没有写出几篇读后感来,但我现在开始下笔的状态多少受到了专心读书的影响。

好了,15分钟到。

早上好,太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散步回家翻开培训笔记,满满的干货让我的瞌睡都跑光了,记录一下在看笔记时候的小泡泡: 1、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
    蒋慧敏阅读 3,051评论 0 4
  • 早餐:铁板里脊➕鸡蛋➕饼干 午餐:辣糊糊小火锅➕冰牛奶 晚餐:大西瓜 运动:走很多步吧 体重:52.几来着
    七筒妹妹阅读 1,652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