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纪渐长,越来越感觉到衰老带来的恐慌,一直以来,对早餐总是瞎对付,现在发觉这样下去对身体不好,于是便强撑着早点起床,准备给自己好好做营养早餐。
我所说的营养早餐,无非就是稀粥馒头,再额外加一个煎鸡蛋。
当我把少量香油倒进平底锅等着烧开的时候,当香油的味道开始弥漫进我鼻子的时候,心里不由自主就浮现出小时候腊月30晚上的情景:母亲把一年收的芝麻换成的不多的香油,倒进深深的铁锅里,足足有半锅那么多,是为了炸餜字和云片,一种用面粉制作的油炸食品,那可是我们期盼了整整一个春秋的等待。到了那一天晚上,准备炸果子的时候,等待油开的过程,油开了芳香四溢的情景,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象记忆按扭一样,一触到便电光火石般的闪现在我的眼前。
我小时候的过年,没有电视可看,没有喷香的瓜子和花生,可年味却是极浓的,到了腊用的最后几天,什么 时候要干什么事情,都是非常有讲究的,什么七不炒八不炸,什么时间扫扬尘,都在父母的心里紧紧的装着,严格的遵守着。
记得每年的腊月26,母亲就会用毛巾包着头,拿着用细细的还带着竹叶的长长的笤帚去半个楼上打扫屋顶和墙壁,每个角落的灰尘和蜘蛛网都不放过,然后下楼来再把那个十分破旧的老屋的楼下部分清扫一遍,经过母亲的一通清扫,屋子虽然简陋,却一下子变得庄严温馨起来,这个过程就叫扫扬尘,是准备过年的必备项目。
母亲十分疼爱我们,很少让我们做事,我们也就不知道如何帮忙,只好一边玩耍一边静静地看着她做完这一切,当看到母亲头上、身上被扬尘蒙垢的样子,我觉得母亲即亲切又美丽。
腊月29是炒年货的日子,江对面归洲城里的居民炒的是瓜子和花生,我们是无法炒的,因为要炒就得花钱去买,我想我们是买不起的。虽如此,炒年货的项目却没有少。我们炒的是自家地里出产的金黄的高粱和母亲亲自加工的红苕条,现在叫薯条。
到了晚上,我们姐弟仨儿就围在灶前,父亲添柴,母亲就站在灶前挥着锅铲翻炒,一锅炒好了,母亲用筛子漏掉热沙,把炒好的高粱泡儿倒进圆圆的大簸箕里,我们就跑过去抢炒得开成白花儿的高粱泡儿吃,因为能炒开花的的高粱泡儿毕竟是少数,小孩子同样懂得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我们仨儿把开花的高粱泡当成了争抢的果实,全然不顾兄友弟恭,姐妹同袍,得之者幸,不得者憾,而父母看着我们奔波于灶前和大簸箕之间的热闹场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禁不住呵呵地笑,尤其是父亲的笑容,在炉火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那种发自内心的高兴,让我至今想起来还会不由自主地被打动。他们是被我们的天真与简单感染了,在那个大人备感艰辛的时代,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就只是因为几粒炒得开花的高粱米而无比满足的样子,我想他们一定是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了童真的有趣以及来自生命本身的喜悦。
我知道,那种争抢只不过是姐弟之间的一种打闹,现在回想起来,那种争抢又是多么珍贵的童年记忆。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论味道,没有开花的高粱,吃起来才最香,特别是又到了年长一些,我才发现这样的高粱和着花生米一起吃,可谓人间至味。
年三十的晚上,等吃完晚饭,父亲母亲就开始忙着炸果子和银片的事情了,这是我们一家人齐上阵的一件大事情,也是我们最乐意参与其中的事情,父亲揉面,母亲擀面,并将整好的面切成馃子和云片的前身,我们姐弟仨儿则负责把馃子的前身翻成馃子最后的样子。翻馃子的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打趣比斗,姐弟之间互相比着自己 的手艺,自然都是夸耀自己翻得最好,等父亲母亲把面弄完,也会参与到翻果子的事情中来,一家人有说有笑,真是特别幸福。
那个时候农村年三十的夜晚,屋外照例是寂静和漆黑的,而家里却完全是另一翻景象,热气腾腾、香味扑鼻、打打闹闹,那是一种快乐的、无忧的、甜蜜的、家人之间紧密连接的、充满童趣的年的味道。
等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绪,我们就等着炸馃子了,当母亲把香油倒进深深的锅里,父亲坐在添柴的灶口,我们姐弟三儿就焦急地守在一旁,当我见母亲还不把果子放进油锅里开炸的时候,禁不住问,怎么还不放馃子啊?父亲便温柔地说:油还没烧热,要等油热了才能放下去炸。我便懂了,于是乖乖地继续等着。等待的滋味真是无比的煎熬,半天还不顠出香油烧热的味道。
总算闻到香油的味道了,母亲说可以了,耶!我们的心中一片欢腾!母亲提起翻好的馃子慢慢放进去,锅里瞬间荡起比烟花还要美丽的万丈光芒,我们的心似一万只小鹿在奔跑跳跃!卯足了耐心等着果子由白渐变成金黄,稍稍滤一下油,再一片片捞起来,此时一个哈欠让我突然间意识到了一股浓浓的睡意,哎,想吃第一口新鲜馃子的欲望竟然盖过了睡意的偷袭,带着睡意满足地吃了一片果子,便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于是草草洗了,便沉沉睡去,直到第二天清晨,被父亲6点多在堂屋里点响的一挂鞭给惊醒,此时已经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了。
这就是我小时候的过年,没有电视,没有烟花,没有红包,却有着浓浓的年味,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无比的喜悦与庄重去对待过年这件事情。一家人为一个年齐心协力,忙里忙外,热火朝天。一年的辛苦,父母就在这几天的忙碌中对来年抱着一份希望,在我们的欢闹中感受着那一份天伦,而小小的我们仨儿,则可以通过过年充分满足一年来对于好吃的米饭、果子、腊蹄子的口欲,尤其是守岁时围炉夜话,听父亲给我们讲七侠五义里的御猫展昭锦毛属白玉堂等人物故事、以及水浒传里的108条好汉故事,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父亲的故事算是给我们带来的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一台最为精彩的春节晚会。
小时候的年和现在的年相比,虽然清贫,但年味却是浓厚无比的,这得感谢勤劳而又慈爱的父亲母亲,是他们隐去背后的艰辛,沉受着压力,把深沉的爱在过年的时候浓浓地洒向我们,才让我们过了好多个这样年味浓烈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