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注定平庸。
因为99%的人从未做事。或者说从未「主动做事」。
你会说,我每天都在做事啊。
——不对。那只是“你以为的”做事。
1.
做事是相对于空想而言的。
大学的时候我的室友叫方硕,他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这句话非常触动我的心灵。
因为方硕闷声不响地考过了英语四六级,参加了很多调研、实习,后来成功考研进入了旅游规划行业。而我呢,每天想着创业、做大事业,实际上在看小说、打游戏。
相对于需要付出大量努力、但往往收获缓慢的行动来说,空想就像吸毒一样,让你瞬间沉浸在“将来我成了亿万富文,就去……”的快感中,自娱自乐,忘乎所以。
2.
毕业几年后,我开始恶补学习,弥补大学里浪费的时间。然而我发现,所谓的“学习”,大多数时候依然是空想。
你以为看本书就真的“思维升级”了吗?你以为多了解几个大数据、人工智能之类的新概念就掌握了趋势吗?你以为参加几次网上的微课、训练营,就远远超过同龄人了吗?
不会的。这些东西不会帮助我们在现实中前进哪怕一点点。除非我们真的去「做事」。
3.
做事,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创造。
“我在上课”。这很可能不是做事。也许你一边上课,一边偷偷用手机看小说。也许你强迫自己听,但是不小心开小差什么也没记住。在这种状态下,上一辈子课也不会有真正的成长。
“我在做PPT”。这够具体了吧?但它依然可能不是在做事。我自己就常常打开PPT的界面,到处看新闻、抓头发、聊微信,一个上午过去了发现还停在第一页。
“那什么才是做事?”
首先必须具体。换言之,当你做成一件事,它就成了你的“作品”。如果你完成一幅画作、做好一份报告、设计了一个解决方案……都可以说你在做事。
其次,做事是有评价体系的。如果用一整天在“思考问题”,算不得做事。因为我不知道你到底是在意淫,还是在思考人生。要是你把自己的思考写成文章,那就妥了。这篇文章你到底写得快还是慢,文笔好还是烂,对问题的研究是否深入,是否有建设性……我们都可以评估。
最后,做事往往「可积累」的。因为它具体、而且可以评估优劣,所以在创造它的整个过程中,你可以有目标,有结果,有完整的流程步骤,有清晰的反馈机制。你可以“调整”、“试验”、“观察”、“分析”、“总结”、“修正”。这些东西沉淀下来,就是最宝贵的人生经验。
4.
相对于做事来说,伏案学习是毫无风险、且身心愉悦的。
相对于做事来说,知识付费、读书听课、参加训练营,是可以直接给自己打上“上进青年”的标签,收获智商优越感的。
相对于做事来说,大V们更愿意用99%的篇幅去讲方法、讲道理、讲他们的成功逻辑。
他们不敢告诉你真相,说99%的人学了也没用的,因为你们根本做不到和我一样的行动,一样的做事!
他们不敢絮絮叨叨地告诉你,一定要做事啊,要有作品,要有反馈,不要沉溺在假学习里!
更不敢告诉你,哪怕做事还有个成功概率呢,“就算自宫,未必成功”!
回头看看,付费时代最大的骗局是什么?——你为知识付那么多的费,而没有做事。所以,你的生活从未改变。
于是你焦虑了,你觉得改变迟迟不来,肯定是我学的还不够多、不够勤!大V们都乐坏了:“拦都拦不住这些前赴后继、踊跃付费的好青年啊……”
5.
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那意味着为别人提供服务,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服务、更广泛的服务。
如果你真的对天文地理、心理哲学的知识信手拈来,你是可以做事的,而且可能还做的不错。比如当个老师,小学、初中或者大学。如果你可以滔滔不绝,说不定也能成个知识网红。传播知识总是没错的。
学管理没用。真正地解决公司的问题、提高效率、创造业绩,才能让你升职加薪。
学演讲没用。把好知识、好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别人行动并且产生改变,这样才能利人利己。
只有做事,才有未来。
end.
相关阅读:我的文集:学习方法、进化方法论
文/刘慕青城
你好,我是军哥,笔名刘慕青城。某公司策划总监。专注个人成长和效率提升,通过训练已达到30分钟读完一本书。目前正在坚持5点早起,工作之余保持日更写作、每天训练演讲、30分钟keep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