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婴与浪井
九江作为一座闻名中外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人文风流,而且史迹遍布。熟悉九江的人大都知道,如果要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选出一处最能代表九江人文历史的景点,既不是城中心的烟水亭,也不会是城外临江而立的浔阳楼,而是城内一口毫不起眼的水井。只不过这口水井,还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浪井”。
浪井深不过十几米,岁月却已然流过了二千多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名将灌婴领兵南进,来到九江筑城抗患,掘井为民。据史料记载:“灌婴南掠,抵豫章,下九江,始筑九江城”。灌婴驻军九江时,正逢干旱。为了让百姓和士兵喝上干净的水,灌婴带领士兵在新修的城池内挖了一口深水井。灌婴原本出于军事目的才修筑了九江最早的一座城池,但因为他同时开挖了一口水井,使得九江城似乎一下子成了当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吃水不忘挖井人,城内的人就把这口井称为“灌婴井”。
灌婴是河南商丘人,他原本是一名经营丝织品的商人。秦朝末期,各地豪强纷纷揭竿而起,天下大乱。灌婴的生意自然无法继续下去,他干脆变卖了家产,全部资助给当时势力还不是十分强大的刘邦,并在刘邦手下做了一名军事参谋。灌婴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授封他为颍阴侯。
灌婴不仅有着商人的精明,还有着军人的勇猛,而且还有着政治家的远见。他领兵平定江南,在九江筑城挖井,这在天下尚未完全安定的刘汉初年,无疑给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提供了一方休养生息的沃土。出生于市井商贾的灌婴,可以凭借自己的怜悯之心,为百姓提供一处生存的避所,还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才华,出任汉文帝时期的宰相总理全国,但是他却无法阻止频繁的战乱和朝代的更迭。
四百年后,当吴主孙权进驻九江这个军事要塞时,灌婴当年所修筑的城池已经消亡殆尽,他所挖的水井也不见踪迹。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驻军九江的孙权并没有重修九江城池的意思,但对灌婴井却念念不忘。他命令士兵掘地寻找灌婴井,结果不仅找到了这口岁月久远的古井,而且还在井内发现了一块意味深长的碑刻。碑文为“汉六年颍阴侯开,三百年当塞。塞后不满百年,当为应运者所开。”
现在没有人知道,孙权这份意外之喜到底是天意还是他自己有意为之,但是有了这个传奇般的故事,使得灌婴井逐渐成为九江的一处胜景。唐代诗人李白观看灌婴井后,写下这样的诗句:“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随着李白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慕名前来观看灌婴井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还从诗中受到启发,把灌婴井改名为浪井,并一直延续至今。
据说,浪井的水与长江的水是相通的。如果长江风起浪涌,井中的水也会波涛翻滚,发出浪涛撞击井壁的声音,并且浪井中的水还会随着长江水位一起涨落。
浪井这种独有的自然现象,吸引了不少人探寻的目光。宋代诗人苏辙观井听涛后,在他的浪井诗中发出“江波浮正云,岸壁立青铁。胡为井中泉,浪涌时惊发。”的感叹。苏辙认为浪井内发出的声音,并不像李白所说的那样是长江上的风浪波及井水而形成的,而是井底有泉眼,泉水上涌时产生的水声。其实,考证浪井涛声成因的说法并不重要,浪井既不像甘棠湖湖水那样广,也没有长江水面那么宽,然而,正是因为有了历代文人的争相题咏,浪井才蕴藏着一种特有的人文深度。
至今保持完好的浪井井沿石,并不是灌婴当年留下的原物,而是用一块高60公分,直径为70公分的圆形花岗岩打凿出来的。但单从井沿石深深的勒痕中,就可以看出已有不少年头了。因为有了这块井沿石,九江城内至今流传着灌婴当年掘石凿井的故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井含有家乡的寓意。不知在九江筑起了第一座城,挖掘了第一口井的灌婴在离开九江时,有没有生出离乡背井的不舍之情,但九江人民已把他当作了这座城市中的一员,看作是自己的乡亲。因为九江人民已经生活在灌婴修筑的城池内,与他挖掘的浪井朝夕相处了两千两百多年。
古老的浪井在九江的城市生活中,已淡化了它的实际功能,而成为九江城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如今,原本与浪井连为一体的居民住宅区已建成繁华的商业街,装饰一新的浪井与充满现代气息的广场,相映生辉。神情庄重的灌婴塑像,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仿佛一位在浪井旁边散步的老人,独自回忆一些与浪井与九江这座城市有关的遥远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