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过想吃一颗糖
一个十岁大的小女孩,向我吐槽她经历的崩溃瞬间:
大概六七岁的时候,某天,她很想吃糖,就给妈妈说能不能给她买点糖吃,妈妈说吃糖对牙不好,她恳求妈妈只吃一颗,妈妈还是很坚决地拒绝了她。那个时候的她,真的非常难过,不知道妈妈是不是真的爱她,为此纠结了好长时间,直到后来慢慢长大,对这些事情习以为常,才不再寻思妈妈是不是亲妈。
前一段时间,妈妈很兴奋地给了她一包糖,说是同事从某个遥远的地方带回来的让她们尝尝,妈妈说,你不是爱吃糖吗,给你,都给你吃。她很疑惑,就问妈妈,你不是说对牙不好吗?妈妈说你记得吃完之后要刷牙就好。可是她没有接这个糖,因为她内心特别的受伤,我想吃的时候你不让,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你才允许我吃,我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我了。
孩子给我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一脸的忧伤,一直在感慨,如果那个她想吃的时候,妈妈告诉她吃完刷牙就好,然后给她一颗糖,她也许现在还能想象自己当时幸福的模样。
可惜的是,当孩子想要的好,错过了三年,但幸福并没有三年后如约而至。
2 小女孩的公主梦
据说,每一个女孩子都有一个公主梦:穿着漂亮的裙子,带着亮晶晶的皇冠,被父母捧在手掌心里宠成宝。
成人的公主梦只是一场梦而已,而孩子的公主梦却可以在现实中实现:去买公主裙,买皇冠,让爸爸妈妈围着自己转。多么具有幻觉的现实感。
可是,有些女孩子却没有再可以任性做公主的时候穿上公主裙。一个女孩子,四五岁的时候一直想要公主裙,妈妈总说穿着不舒服而拒绝孩子的请求。妈妈不是不给她买裙子,只是不给她买公主裙,觉得太不实用,而且生活中穿起来感觉很另类。
这个孩子很执着,一直都和父母说想要公主裙,直到某一天,这个孩子已经九岁半,母亲终于低头认错给孩子去买公主裙,可是跑遍商场,发现没有一件自家孩子能穿上。终于买了一条,发现孩子穿上,并没有预期的好,因为孩子其实已经知道,买的衣服只能收藏。
然后这个孩子就拥有着她的公主梦,却找不到当年自己拥有梦的心情。
3 永远回不去的童年
时间如流水的比喻少了一个很重要的一面:不可回头。犹如下棋时走卒的脚步,只能前行,无法后退。
因此,孩子的童年就像奔流至东海的水,永远也收不回了。突然某一天我们会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不需要我们拿他们小时候的喜好投其所好,因为孩子并不参与,还会给你一句,好无聊啊。
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看重的东西,当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的时候,我们能给予的,就尽可能给予吧,因为孩子过了那个阶段,可能就再不需要了。
比如,我们经常感慨,孩子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更喜欢和同学交往,而和父母的交往就开始退居二线,在这之前,特别是六岁之前,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那么作为父母,可不可以放下手机和加班工作,高品质地陪陪孩子。
虽然有很多父母“抱起孩子,就养活不了孩子”,没有办法只好忍痛割爱,丢下孩子去挣钱。但我们会发现还有很多父母其实可以放下手机和手头的工作,适当地陪陪孩子,至少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
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错过了孩子成长需要的爱,等孩子长大成人,TA就会心有缺憾。
但你再给予亲子之爱,TA还要不要?
即使还要,对孩子来说,是否一样,或者可以弥补那份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