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于是,每到假期,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行万里路”,打卡各种网红游乐区,参观名胜古迹,品名菜小吃......假期结束之后,孩子没说得出风景,道得出味道,炫得出照片,俨然一副旅行家的样子。
然而,说出、道出、炫出不过是走过路过的“附属品”,其实,“行万里路”的意思,并不是简单地“走过路过看过吃过”,而是在想“万里路”中让自己成为能够独立行走的人。
也就是说,看过的风景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学会如果看风景。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如何看风景呢?
风靡欧洲的百科经典《蓝鹦鹉格鲁比科普故事》中有一册《山间历险》就通过故事的方式,告诉读者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让旅行不再是“走过路过”,而是“懂得认得可实践”的事。
这套书的作者是瑞士一名儿童非虚构类作家和科学记者,他㠲参与写作了格鲁比出版社的科普系列图书,更与格鲁比一起游览了瑞士,将旅游的先关知识全部融入故事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积累知识。
一、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都是一场场去“取舍“
洒脱,是什么?
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这只是听起来洒脱,因为没有有无准备的旅行。
蓝鹦鹉格鲁比也是这样的,他新伙伴奇奇去山间旅行,没有去过的地方总是充满的诱惑,可是,为了去旅行还是要准备一些物品的。
格鲁比的行囊中要放些什么东西呢?铺满两页的物品中,哪些是去山间旅行需要用的物品呢?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挑选物品帮格鲁比放在行囊中,通过挑选让孩子们学会区分旅行用品的不同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物尽起时”。
要出发前,还要选择好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自行车......选择哪个呢?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地图,让孩子通过地图了解“距离”以及线路,教孩子学会认识的地图上的标志,然后对比选择适合的交通工具。
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每场旅行都是从“取舍”开始的,要舍弃不重要的物品,留下必需品;要舍得多而杂,选择适合的。
所以,旅行的准备阶段,家长们也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们参与到旅行的筹备中,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取舍”。
二、多变的情况,不变的原理
中国有句古话:“以不变应万变。”
万变是常态,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而不变的则是扎根于头脑中的知识。
旅行也是这样:用知识应对旅行中的变化。
格鲁比去旅行的地方是山间,山间最大的特点就是气象变化。尽管他不懂得气象变化的原理,但是他很幸运,在山间偶遇了气象学家,气象学家给他讲解了看“变化”知天气的方法:
比如,山脉清晰可见,而且云朵很小,看上去像花菜一样,或者偶然还能看到鲜艳的晚霞,这些都是好天气的现象。
如果越来越多的云遮住太阳,飞机的尾气持久不散去,或者天空出现鲜艳的早霞,这都表示空气中的湿度很高。还有草地上的牛变得倔强不听话,岩羚羊吃草的时间更长,蚊子在你的头部周围乱飞等。
为什么会出现小动物们的异常表现呢?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所谓一本科普读物,通过蓝鹦鹉的见闻,将各种科普知识融入到故事中,让孩子在阅读中轻松地懂得科普知识。
这些知识渗透进孩子的心中,就成为他们的应对“多变生活”的利器。
看过《蓝鹦鹉格鲁比科普故事-山间故事》后,会发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没有知识积累的“行万里路”,就如无头苍蝇一样式“乱撞”。
所以,行万里路,不是简单地“走过路过”,而是“路有所得”,再积累了满满的旅行知识干货再出发,讲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让孩子们掌握生活技能。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