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但是没有读完,只是读了个别的建议,其中提到后进生,让我想到了很多。
《给教师的建议》是霍姆林斯基所著,他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是本教育经典书。
在他的100条建议中,其中涉及到了对后进生的工作以及什么样的手段是对后进生最有效的智育?我们教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习困难生?
他的这几条让我想到了在我日常的教学中,我前期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就像他书里所说的一样,这孩子真的没有进步的方法了,他真的什么都学不会,今天告诉了,学会了,明天再提问还是会忘记的,甚至就是让他只是看课本知识他都是记不住。他也越来越对学习不敢兴趣。
他的书中提到,死记硬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错误的做法,死记硬背只会让学生养成不动脑的习惯,因此更多的阅读会给他们带来知识的扩张,思维的拓展。
记得我在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在下面偷偷的去玩魔方,他注意力完全放在这个魔方上面,嘴里还在嘟囔着口诀,以至于我走到他的身边他都没有注意到,其他同学都在捂着嘴笑,但是当我走到他身边的时候我并没有责备他,没有问为什么在课堂玩这个东西,只是说你觉得这个魔方对你有什么样的改变吗?你了解魔方的结构吗?孩子看到我,然后把魔方放到了一遍,下课孩子主动找到我,老师我不是不学习,而是你讲的东西我听不懂,我学不会。我问这位同学,那你是怎么学会魔方的呢?他说同学们有的下课就在玩,我也看他们怎么玩,让他们教我,我也会看同学买的书,我就一点点的去拼,后来慢慢的我就会拼出一面的魔方了。
这件事情,让我想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拿一个水平去要求全班学生,每个学生的接受知识的水平能力不一样,因此在知识接受的理解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那过后,我的课堂上教学就有了改变,注重学困生的培养,在单词学习的时候,我会让后进生上黑板前面去简笔画,画出单词的图形,全班同学在猜测,这样后进生有了动力,下面的学生也可以学到知识,长此下去,后进生有了目标,也就有了提高,在班级的一角,特意放了读书角,供学生们去阅读,霍姆林斯基在书中也说,如果你强加给学困生更多的学习任务,学困生就会感觉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没有其他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更没有时间阅读,因此要多阅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不好不是一时的,是前期的学习没有被家长重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关键期,学困生也不是被认定智力欠缺,只是你还没有看到课堂以外的他,在课堂中,不能用一样的教学目标对待他们,他们需要的是特别的方法带动他们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