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年轻人更是心向往之,绝大部分的人也完全有能力身体力行,但是对于一个不安分的孩子来说,心里想想也就算了,真正行动起来却是寸步难行。
作家盛慧在《外婆家》中回顾自己童年生活过的故乡,以及自己想方设法来一场离家出走的举动,读来也是非常生动有趣的。
在《世界如此遥远》中,他记述了这样几件离家出走的情节。
“在这之前我们住在老屋里,老屋破败,即使是晴天,屋子里的光线也像是茶壶里隔夜的大麦茶,灰暗、微凉,到了雨天,光线更暗,屋子便像一只黑色的木匣,祖母总是早早地点起煤油灯,窗户在摇晃,房子在摇晃,祖母的影子也在墙壁上来回摇晃,如同皮影戏里的人物一般飘忽不定。”
作者眼前晃动的都是祖母不停地忙碌,做针线活、剥蚕豆、切猪菜、河边淘米、生火做饭。作者不甘心被困在老屋里,总想着逃离,因此趁祖母在灶屋里忙着,便悄没声地拉开门,一只脚刚跨出门,祖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站在了面前,第一次出走以失败告终。
出走的心不死,总是要寻找机会的,第二次是几岁的小屁孩盯住了木条窗,趁祖母在堂屋做针线活的时候,他爬上卧室的窗台,“我先把身子塞出了木条窗,接着将脑袋塞出去……,意外发生了,我的脑袋被卡住了,出也出不得,退也退不得。”这第二次又没有成功。
人吃五谷杂粮,生个病就是理所当然的,祖母病重离世,生活发生了改变,一家人搬进了新修的砖瓦房。
没有了祖母的管教,只能被父母反锁在家里,眼看着窗外的世界人来人往,这种感觉“就像被遗弃在草丛里的一枚空空弹壳”的孩子又开始想入非非,再一次准备出走。
这一次他受了家里小狗爬进爬出的启发,“它让我眼睛一亮,或许我可以从狗洞里出去,我俯下身子将头伸进狗洞,然后将身子侧起,慢慢地往前移动,我居然逃出来了,感觉身子滚烫,像被无数的火苗灼烧。”
可是孩子,你又能去哪里呢?他决定去离家四五里地以外的外婆家。等他历经鞋陷泥中,后被好心人帮忙找回;雨夜遇善良的长满络腮胡子的男人援手,背着他送到外婆家。而当他第二天醒来后,发现睡在自家的床上,原来是父亲找到外婆家,将他连夜带回的。
这孩子就是这么的不安生,离家出走的念头像刻在骨子里一般地顽固,因此总是在观察和寻找机会,一旦条件成熟,他就会付诸行动。
在一个冬日的晚上,去同学家里做客到很晚,在回家的路上“风过竹林,我的心像竹叶一样颤抖,不知过了多久,村庄里的灯被风一盏盏吹灭了,只有我们家那盏灯还亮着,像父亲的眼睛,我心里矛盾极了,回家吧,父亲正气上心头,我肯定要挨一顿揍。不回家吧,我又能到什么地方去呢?我的脚步在煤渣路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轻得可以听得见我胆怯的心跳。”
他终于约上好友白皮和小头鬼,是小头鬼带他俩去了一间废弃的茅草屋,他们用稻草当床,捡树枝和芦苇当柴烤火。在这个漫长的夜晚,他们将火柴用完了,柴火没有了,霜天、寒冷、饥饿……终于“我站起身来,穿上湿哒哒的鞋子,冒着被做成‘煤球’的危险回家去了。”
离家出走,浪迹天涯绝不是几岁的孩子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毕竟对他们来说世界如此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