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一、为什么要引入随机性?
1.随机性是【反脆弱性】系统必不可少的燃料,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
2.大自然充满了随机性波动,表面上的风平浪静,会导致隐性风险肆意增长,提高了遭受黑天鹅事件打击的概率。
二、随机性有什么好处?
1.一定程度的随机性混乱,有助于稳定系统;
2.某些系统陷入危险的僵局,只有随机性导致的过度补偿效应才可以解决。
三、如何引入随机性?
1.通过随机共振机制,将随机噪音注入系统,以改善其功能,例如“鲶鱼效应”;
2.不要人为抵制波动性,压制波动性是剥夺了自然管理下的优胜劣汰法则;
3.要活在未来,对波动和稳定,要长远思考其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副作用。
四、读书就是一种引入随机性的方式,想想为什么?
1.读书的本质,读者是与写作者进行思想的双向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身份的限制,是一种随机性的体现。
2.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指导实践。在此过程中思考和权衡,消除思想中的僵化与偏见,突破常识获得新知从而运用到实践中,这一过程就是反脆弱性的表现。
五、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既然生活中随时都充满随机性波动,我们就必须学会拥抱不确定性,躬身入局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
1.要摆脱“路径依赖”,与“常识”“经验”作斗争,面对每一个决定时刻,都进行理性的思考,充分考虑一切可能性。
2.不断地理性试错,把错误当做一种信息源,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也就不构成随机。让每一次努力都变得更有价值。
3.对待试错中行不通的结果,要认真分析架构,逻辑原理,补充新知识、新信息。
4.最后,当结果已定,尤其是坏结果100%发生时,保持最后的尊严就是最好的结果。
六、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们有一种叙述依赖性,总要为行动和冒险做出合理的解释”
1.叙述本身,就是一种僵化的表现,叙述性文字往往在行动之后产生,“事后调整,无论多快,总还是慢了一拍”;
2.随机性通常是难以预测的,一味依赖叙述而拖延行动的时间,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逃避压力、试图隐藏风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