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追忆前任,我却被诸葛丞相闹得一下午内牛满面[捂脸]。
其实,一直都对三国历史不感兴趣,更捋不清,甚至从没完整地看过三国,就算是电视剧,对这一时期的了解也都停留在课本上,所以并不敢妄下什么断论,这里姑且就算作一些片断影评吧。
《虎啸龙吟》,从剧名就可窥见这部剧的重点,“冢虎”司马懿对战“卧龙”诸葛亮,两人惺惺相惜却又因生于乱世而不能相容。总体感觉,王洛勇老师对北伐时期的诸葛亮诠释的还是相当到位的,基本上真实还原了《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形象。同样是羽扇纶巾,挥斥方遒,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多得是这里还有时不我待,天命难违的悲情,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演出了灵魂。剧中,诸葛亮的脸上总是有若隐若现的忧愁,为汉的将来愁,为刘备的托孤愁,更为平生的抱负愁。从最开始的面色凝重,忧心忡忡,到最后的殚精竭虑,泪流满面,一个有血有肉的诸葛亮跃然屏幕。
剧中多个回合,司马懿都采取避而不战策略与诸葛亮博弈,在最后的决战上方谷中,司马懿终于为救司马昭进入局中,一声“司马昭”响彻山谷,此时,诸葛亮的手是颤抖的,紧握扇子羽毛,久久没有下令,是呀,六出祁山,克复中原,刘备的嘱托,自己的志愿,只要这一战就可实现。说“放”时,他仰望苍天,眼中全是泪水。怎料风云突变,胜局东流,他终于倒在了车里。
看评论,好多人说诸葛亮穷兵黩武,耗尽蜀国大量武力财力,自己还操劳而死,还不如就在蜀国守住这三分天下,为何要如此执着。其实,诸葛亮又何尝不知道克复中原注定是失败的。当时的蜀国内忧外患,腹背受敌。内部自刘备死后,人才凋零,新一代中流砥柱尚未完全成长起来;皇帝胸无大志,易受蛊惑;李严争权;中间几次北伐失败,多由朝中对手掣肘;地少人少,说是三分之一天下,其实恐怕只有九分之一,势单力薄。外部魏吴虎视眈眈,如果偏安一隅迟早灭亡,而北伐成功还有一线生机。再有就是诸葛亮是有着正统观念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受先主之托,必尽所托之事,所以他必须要北伐,而且要事必躬亲,确保万无一失,导致过于操劳而病重,所以他着急呀。哎,托孤是权力也是枷锁呀!
剧中北伐前诸葛亮写《出师表》那一幕,王洛勇老师的表演也是太扎心了,身为观众,几乎可以感同身受“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终于能体会当年《出师表》要传达的感情了。在我看来,这更像一份安排身后之事的遗嘱,制定蜀政权的大政方针,内政外交,并由接班人姜维完整的继承下来,在风雨飘摇中坚守了30年。
丞相一生,辅佐两代帝王,数次北伐,呕心沥血,过于操劳而病逝于五丈原。如今,西成高铁只需三个半小时,丞相却走了一生。
写到此处,我也是不知所言,草草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