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长生,乃至百岁,是人人之欲望,古今如此。闲云斋大讲堂读书会在讲读《道德经》第五十章时,与会师生对该章提到的“生死观”讨论得十分激烈。在五十章中,老子讲“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三个十分之三加在一起就是十分之九。为什么不是“十有十”,即盈满呢?这也反映了老子对于任何事物都不主张至盈至满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反映在老子的全书中。如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第五章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第十五章说:“保此道者,不欲盈。”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第二十二章说:“洼则盈。”第二十三章说:“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等等,在《道德经》中此种思想论述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老子主张守柔、守弱、守亏,反对至刚、至强、至盈、至满等。与此同时,老子还讲了另外的十分之一,即:“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的人,将此种人加上就是十分之十了。与会者师生也有同意主讲人的观点。然而“善摄生者”指的是“生之徒,十有三”。“生之徒”即善于管理和统治自己生命的人,这种人按照人生的自然之道生存着,完全是顺道而为,所以在陆地行走时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打仗时也不会受到武器的伤害。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颐养天年,自然而然地终其一生。这才是“善摄生者”。人怎样才能长命百岁,就是要活成第一种十分之三的人,而不活成过早夭折的十分之三的人和因为追求“生生之厚”而将自己置于死地的另外十分之三的人。追求长生不死是每个人的心中所愿。但很多人因种种原因导致不能颐养天年,寿终正寝,是什么原因呢?大多数原因在于这些人将自己置之于“动之于死地”而不知觉,反而乐此不疲,这便违背了老子提出的“生之徒”的自然而然的生存之道。老子所说的生生之厚,就是以满足于人的七情六欲为主要目的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会尽早的将人的生命曲线推升到极至的高度,然后又快速的落入低谷,使生命尽早地完结,这是很多人不能长寿的主要原因。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人的各种欲望如同推波助澜的潮水,一波追逐一波。一浪盖过一浪。贫者思富,富者思贵,贵者日骄。目盲五色,耳聋五音,口爽五味。久违大道,必遗其咎。若想长生,不该想想老子所讲的“致虚极,守静笃”,“复归其根”吗?只有这样,才能扶本性命,再图长生,否则一定会“不道早已”。
闲云斋大讲堂:圣人教你如何长命百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阅读: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