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作业我又是先占了个大窟窿,因为自己就好像是一个空心人偶,啥都没有怎么写?
心里想的是,写不出来就不要勉强了,不如明天先参考一下同学的作业看有没有灵感。当时这么想的时候心里并不抱很大希望,因为彼时面对着老师关于个人品牌的拷问有一种强烈的身体被掏空的感觉,不同于某些时候的论述无力感,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无处着力的虚无感……
可是今天早上起来,第一篇作业就给了我强烈的冲击感,原来可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切入进行思考,原来那种空心的感觉其实是一种错觉,原来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还是太过欠缺……
老师说过,逻辑不好的人啥都干不好,自己目前最欠缺的能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搭建整篇文章结构、框架的能力,二是对某个问题进行主动深入思考的能力,三便是大量的阅读积累,
第一个搭建框架的能力,决定了一篇文章总体结构是否能立得住,立住了,这篇文章便具备一定的存在价值,立不住,也许便是自己胡乱的呓语,无论篇幅越长,越是惹人生厌;
第二个深入思考的能力,决定了一篇文章是浅薄的,无价值的,还是能够引发他人思考的,有一定价值的内容。而深入思考的能力是需要努力锤炼的,目前自己在此点上把握不足,偶尔被触发时能作比较精彩的单点突破,但是如果没有抓住思维摩擦的火花,稍作搁置,大脑就会变回一个黑箱,冷傲的拒绝所有的试探。
针对这一问题,要做的是克服懒惰的自己,抓住每一个被触发的点进入深入探索,而不是说什么,先留着,一会再想,往往一会便什么都没有了。目前来说,大脑是一个随时会对我封闭的未知黑箱,属于自己不可掌握的范畴。
第三个大量的阅读积累,这是我可以立即开始做的事情,进入疯狂刷书模式,用只字不差的阅读迅速填补上积累不足的问题,尽快摆脱“大脑被掏空”的窘境!
以上便是目前梳理的学习的下一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