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儿子总是状况百出。用保温杯喝水,结果不小心被球绊倒,杯子的瓶盖儿不小心把鼻子碰到了,鼻梁被磕破了,鼻内流血,孩子疼得哇哇的哭。
他在布艺沙发上玩耍,穿着鞋在沙发上行走不便,一不小心脸碰到沙发边上,两边碰出一道长长红印。
一个婴儿好不容易10个月顺利出生,一不留神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哪怕现在18个月了。
孩子一岁之前,从只能啃手,到会翻身。由能会爬行到渐渐学会了走路,孩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逐渐长大,伴随着欣喜,他的成长伴随着很大的风险。
孩子在睡梦中,有可能会身亡,患有婴儿猝死综合征。其实这样猝死事件频频发生。除了婴儿猝死综合征,宝宝睡觉时,还容易窒息死亡。
对于宝宝来说,洗澡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洗澡的过程中,大人要全程监护,提前准备好所有的洗漱用品及换洗的衣服。中途取物,将宝宝独自留在澡盆,很容易造成宝宝溺水身亡。
对于小的宝宝还不会翻身的,他们的平衡能力差,一旦被放到床上或者沙发不平的表面,很可能就造成了跌落,对宝宝脆弱的大脑会造成伤害,容易摔伤。
当宝宝有了一定的身体移动能力,我们作为父母就要做好安全检查和防护工作。宝宝正是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的时候,这个时期很容易发生触电危险,所以提前将电源上的小口用防护盖封闭起来。
婴幼儿在家的时间是最多的,因此家里的各种家具电器都成为了他成长的隐患,父母一个走神,就可能导致孩子发生意外。
而我渐渐意识到,“风险意识”这门课,很多的家长都是很缺乏。
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儿童超过20万,平均每天有540多个儿童意外死亡,意外伤害死亡占儿童死亡数量的1/3。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理事长陈秀榕说,近年来,溺水、火灾、交通、意外伤害等儿童安全事故急剧增多。对于孩子安全的问题,作为家长真容不得忽视。
生活中的风险无处不在,人的一生,总要面临着无数的危险。我们在家,我们开车,我们徒步,我们吃饭睡觉等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风险。
《一念之差》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风险认知科普书。
生活中的确充满了风险,然而却有的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就比如“如果要出行,你认为,哪种交通工具相对于最安全?有人会选择汽车,有人会选择火车。
如果比较各种交通方式造成事故死亡人数的统计来看,就会看出其实航空是最安全的,并且事故率是呈下降趋势的。
虽然空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一些人眼里坐飞机旅行是一种冒险,但它却是相对最安全的出行方式。可见人的认知与事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我们的认知是朦胧的,只会盲目尊重主观判断,或者焦虑,或者是侥幸,或者是无视。我们都要活的理性一点。
《一念之差》书中用科学的数据表达了,我们人类应该拥有怎样的生活习惯。对于危险和意外正确的认知,外界事物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概率是很低的,反而是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容易减少生命的质量,缩短寿命。
认知:
微死亡用于衡量危险性,1微死亡代表一百万分之的死亡概率。
人生中最危险的年龄段是1岁以前,人生中相对最安全年龄段是2到15岁。
微生存用于衡量生活方式健康与否,一个微生存代表半个小时的生命。
通常我们每天会耗用48个微生存,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额外消耗微生存。
微生存消耗包括:
1.抽一根烟,消耗0.5微生存,
2.喝1.14升浓啤酒,消耗1微生存(半小时)
3腰围每多2.5厘米,每天消耗1微生存,
4.吃一个汉堡消耗1微生存,
4.看两个小时电视,消耗1微生存。
我们每天的生活方式,影响着生命的长度。
我们将如何降低风险,减少对风险的焦虑,培养对待风险的科学态度,乃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掌握的。
龙应台说过:“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孩子是上天给予父母的礼物,如果当父母的不好好珍惜,那么我们也就会失去当父母的资格。
148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