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和《小城三月》等,对我来说,其中《呼兰河传》算萧红众多作品中唯一让人觉得看起来温馨的作品了,但温馨的童年回忆下,更是透露出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悲哀。联系后期萧红颠沛流离等遭遇,更为这美好的童年回忆蒙上了一层如薄雾般淡淡的,却无处不在的哀伤。说《呼兰河传》温馨,主要是指文中小时候萧红(也不知这个说法准确与否)和爷爷之间相处的种种温馨,可以看出爷爷非常疼爱她。每每看这对爷孙之间的相处,都不禁让我回想起自己的爷爷。一边看书,一边回忆自己有爷爷相伴的童年的时光,也不知是看书还是在怀念爷爷。虽然这本书是萧红长大后,在香港在生活极度窘迫下写的,但作者的视角并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回顾自己的往昔,而是以第一人称“我”,一个孩童天真浪漫的视角看着自己童年的一切,因此对许多事并非是全知的,看法也是懵懂的幼稚的,带着孩子的思维,并未带入当时作者的太多思绪,但却更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作者的语言尽力写得温馨浪漫,但故事中一个个悲惨的故事却还是让人深感悲哀,让人不禁感叹那真的是个吃人的时代,团圆媳妇、冯歪嘴子等。团圆媳妇那么善良美好,却被自己的婆婆折磨到死;冯歪嘴子更是让我想到骆驼祥子,他们都期待凭着自己的一双手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可最后呢都希望破灭,不同的是祥子堕落了,而他还是好好的活下去,也许虽然媳妇儿死了,可孩子还在,所以还有希望还有必须要坚韧活下去的理由吧。
看到萧红笔下苦苦挣扎的底层人民,让我更加了解那个时代,更加感叹毛主席等共产党人的伟大,也庆幸自己生活在如今的时代。不然凭借我普通的出生,寥寥无几的能力,不知道在那个时代怎么苦苦挣扎。
看萧红的文,可以看出她的才华、感情的细腻、语言的天赋、以及她的一些女性意识,不得不惋惜她的英年早逝。
一些读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