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审判你!

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英国罗伯特.戴博德

阅读日期:20210928

阅读页数:86-98

章节:第九章“秘密协议”

1.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观点

蛤蟆先生用“父母自我状态”对自己进行批评、攻击,这种攻击,是蛤蟆站在父母的角度,对自己进行审判,这种自我批判比任何批判更强烈,更严苛,而且这种批判,会伴随一生,如影随形。

2.如何引出这个观点的?

总让蛤蟆觉得像是自己严厉的父亲的獾,让蛤蟆总觉得自己对别人没有价值,而且獾想要代替蛤蟆成为校董。

在苍鹭的引导下,蛤蟆认识到,獾的状态是处于父母自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会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

让蛤蟆想到,他的父母自我状态在哪里?他的父亲很严苛,脾气暴躁。但蛤蟆在生活中却恰恰相反,脾气温和,很少愤怒。

苍鹭说,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但蛤蟆似乎没有父母自我状态。

这个问题,引出了下一个问题:蛤蟆的父母自我状态是如何运作的。

在苍鹭的问题下,蛤蟆意识到,他的父母自我状态是向内的,他的父母自我状态,一直审判的是他自己。

3.金句亮点

为什么总遇到类似的事情?到底是纯属倒霉,还是因为你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

被人定罪已经很糟糕了,可更糟糕的是连自己都觉得有罪。

你是说,我在审判我自己?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你们开始爱自己吗?

4.生活中见到过的此类问题

对自己的审判,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这些审判,总作为一种念头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无声无息,却搞得自己筋疲力尽,

总有好几个声音在说我:

你看看你,拥有高学历,好工作,却没有让家人跟着你沾光;

你看看你,离家那么远,家里人什么事情都指望不上你;

你看看你,谁谁谁过得都比你好,你自己呢,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

……

5.感触启发

现在想想,那么多声音中,究竟哪个才是我自己的声音?

记得去年趁早读书会,我们各自发言,我已经忘了自己说什么了,但我们同组的一个人说:“你为什么会这样说你自己呢,你本来已经很优秀了”

生活中总有打击自己的人。

现在想想,我是不是也和这些人“共谋”此事了呢?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指责我,审判我自己。

新换了部门,有一次开民主生活会,让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她说,自我批评什么呀,已经这么累了,再进行自我批评,还能不能好好活了?

让我也很受影响,对啊,以前总是方方面面觉得自己还要改进,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现在想,或许因为这些过于爱自责的想法,或许自我批判,自我放低姿态,让我错失了很多机会。

或许,我比我自己想的更优秀。

6.对未来的指导意义

谦虚对于有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

谦让对于有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

对于我来说,敢于争取,敢于认可自己,才是真正的勇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