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国庆长假,出行的人数再创新高。在网上看到有数据统计,每10人中就有2人调休两天,凑成10天假期提前出发。9月30日下午,本应下班后才会出现的晚高峰,在有的城市提前到了下午3点,安徽省内更是多个高速路口封行,今年的国庆人潮可见一斑。
昨晚刷朋友圈,清一色的出游照,有的就在本地一日游,所到之处人山人海,车难行、人难走;有的开着房车去了山村古巷,看起来游客不多;有的去了海边城市,也是一番热闹景象。有一个共同点是,照片中的每个人都是笑靥如花,好不欢喜。
我照例没有出门,一方面是怕人多,实在不喜欢在人潮涌动中走马观花,再美的风景、再美味的吃食,在熙来攘往的喧嚣吵闹中也失去了其美的滤镜,最后只会剩下一地鸡毛,不如不去;另一方面也是囊中羞涩,这种大型节假日的食宿总是比平时要贵一些,出游成本自然提高,让我这个打工人难以负担;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就是我找不到出行的意义,为什么要旅游呢,去哪里旅游,我想从旅游中得到什么呢?我不知道,于是就索性宅在家里休息,享受难得的没有工作骚扰的休闲时光,顺便思考一下旅行的意义何在。
其实以前我也在五一、国庆这种小长假出去过。一次是进山,自己开车,避开了开头结尾的高速堵车,在中间几天出行,一路没有拥堵,遇到了一次车祸,也没有造成交通阻断,尚算顺利。进了山里,更是人烟稀少,好不自在。遇到一个新开业的民宿便住下了,老板母亲做的几个农家菜简单随意,记得有韭菜炒鸡蛋、一种野生的蕨菜(忘了名字)、炒蚕豆米、小杂鱼锅子,用米酒发酵的微甜的馒头、带着香味的小腌菜、柴伙锅熬煮的稀饭,就是这平平无奇的山野味道却让我怀念至今,可能是山里自然生长的动植物保留了它们最原始的未经污染的味道,让我们这些吃惯了人工栽培的味蕾为之焕然一新。还有一次是去西南的一个省份,自然风光无限好,和几个相熟的朋友一路观静水流深、看瀑布飞流,漫步森林、翻越山峰,于万家灯火中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品尝了当地的铁锅菜、豆豉火锅、长桌宴,喝了一种当地的酸奶,味道甚好,忽略了周遭的人来人往,倒也开心。
对于过去的这些出游,我都是满怀期待、兴奋不已,是对当下工作、生活的一种摆脱、逃离,所以每次出去的时候都欢喜万分,回来时难免落寞沉闷,对于即将回归的往日生活充满排斥与厌恶。旅游于那时的我而言是暂时的欢愉,像穿越剧,那一时的我不是当下真实的我,而是脱离了平日生活琐碎的理想的我,摆脱了现实,是纯粹的理想。
经过十年磨砺,对于生活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慢慢的在接受现状,同时也安于现状。这种心态的变化让我对当下的工作、生活没有了那么多的排斥,虽然仍不喜欢,但能够以平常心对待。按时上班下班,尽力去处理每一件工作,但对于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是否达到最初的理想已不再苛求,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学会变换立场、角度去思考,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立场、想法来做事,也不能期待每个人都是善良的、知书识礼的、对工作尽心尽责的。接受当下的同时我对旅游的热情便骤然消减,逃离现状的需求改变,旅游的意义便不再是一种虚妄的追求、短暂的逃离,它应该融入当下的生活,变成平常日子的一种消遣,像看一本书、一部剧、一场电影,如果从中能得到一些新的讯息,例如突然出现的人生感悟、临时发生的共情、对于当下困境的新的思考,看到了未见过的景色、知晓了未品尝过的美食、懂得了当下生活的另外一面等等,旅行便不是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