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一段视频。一个可爱的小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读刘胡兰壮烈牺牲的章节。真正的是声情并茂,让我颇有一种听广播的感觉。直到读到“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才十五岁。”小男孩瞬间就哭了,身后的同学也是在瞬间,爆发出大笑声。
小男孩是个真性情的孩子。能在这样小的年龄做到认真体会那段历史的残酷并流出真挚的泪水,让我由衷地佩服。看到他难过的神情,手机屏幕这端的我也忍不住鼻子一酸。
我说,后面的其他小孩子怎么笑得那么开心?
爸爸回答我,要是这件事发生在你的班里,你也会笑的。
我仔细想了想,或许这样的事发生在小学的我身上,我还真会是一个其中笑得很开心的人。因为,我们大家都不这样读课文,我们大家都和他不一样,他傻兮兮的还会因为读课文哭,太蠢了。
但是,换到初中的我,高中的我,成人的我。我想我会和他一起被感动。笑什么?有什么可笑的?
我们生活在圈子里,就总是想要融入它。纵然一个圈子的界限再淡再模糊,也不会消失。孔夫子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已矣。”于是,人们在群体里的行为,总是带有一些不属于自己的放纵色彩。
这并非是个人服从于集体的大局意识,而是个人为了融入小团体,拒绝孤独而“委曲求全”的一种方式。和大家都不一样的,就会受到排斥。比如,大家一起笑他。
所以,两个人笑了,第三个人碍于圈子里所谓友谊,也笑了。第四个,第五个,最后大家都笑了。真的那么好笑吗?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在笑什么。
视频里的孩子们还小,他们并不懂读课文的小男孩为什么哭也不会懂自己为什么会笑。
随着时间赋予我们更多的思想,会有更多的人在那样情感的触发点,保持理性,用脑袋思考而非随波逐流地笑。
于是,我理直气壮地反驳爸爸,我说,不对。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班,只有一半人会大笑,另一半人会沉默。就像前两天,班里有一个惯爱哗众取宠的女生见到一只小蟑螂,就毫不吝啬自己的嗓门,各种尖叫发嗲求保护。班里只有小部分人回头看看笑一笑,剩下的头都不抬,并不理会。于是老师说,别那么夸张。也不知道女生听懂没有,这是一句多么难听的劝告。
换作三年前,班里同学或许都回回头凑凑热闹,但现在不会。不值得。
爸爸说,你这个例子举的,让我觉得你没学过语文。实在太扯了。
阿哈哈哈,我就尴尬地笑笑。道理就这样不是么。我只是想说明,人生赢在于人生格局,我们谁也不要被一个圈子圈住了手脚。对的事情,要坚持。我真心希望,读课文的小男孩秉持着他心中的一股劲,认真地读下去。语文课本虽历来槽点多多,但本质不偏,给养润泽的是人精神土壤的种子,会启蒙最正直的三观和最宽厚的善良。
我更希望,我们所在的圈子能提高自己的格调。
初中时候,有个很优秀的历史老师给我们班讲抗日战争。记得当时讲到小日本鬼子用尽酷刑来折磨我民族热血的英雄们的时候,班里几个调皮的男生觉得酷刑方法很搞笑,就带着班里同学一起找笑点。班里窸窸窣窣的笑声不绝如缕。我们的历史老师,一个一米八的大汉子,严厉地批评了全班人。他的话即使过了五六年仍在我耳畔回响。
他说,“你们小小年纪,正是我们国家新的希望。你们的胸怀和思想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胸怀和高度。面对过去的这段让人无限悲凉和愤怒的历史,怎么能有笑声?你们接受教育,就是要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和你们自己的未来负责,这就是你们对待自己,历史和祖国的态度?我今天批评班里所有人,一部分人不严肃的态度和更多人不制止的态度。你们是一个班,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一个班的智商。”
一个人的行为,在别人看来,就是一个圈子的智商。每个圈子里的人,都是一个因子,行为代表风气,风气决定格局。目光长远一点来看,好的圈子也算人生机遇的半个垫脚石。
所以,我和我的圈子,希望都能越来越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