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朋友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一看,这不就上次我解决过的问题吗,于是信誓旦旦地告诉别人我会某种方法来解决,而且非常管用。
晚上找到当时学习这个方法的笔记本,开始计算和处理,可是中间有一步关键变量,想来想去也想不起来是怎么算的。又找到一个网课,把相关章节的内容翻来覆去地听了好几遍,可是那个关键步骤的计算却语焉不详。
我又打开搜索引擎,在各个平台搜索这个步骤的方法,结果各种说法都有,而且没有定论。我沉下心来,再次找了一本书籍,把相关章节的内容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有头绪。
最后,还是在另外一位老师的直播课回放里面,找到了关于这个步骤的计算方法。
原来我在笔记本上是做了笔记的,可是当时没有做重点标注,只是把计算结果写出来了,思考的过程还是老师的,自己根本没有掌握,做例题,给了我一个已经会了的错觉。
仔细又研究了一下这个问题,用我找回来的方法,顺利地做了出来,并且结果非常靠谱。
整个思考、找资料、阅读的过程,让我把这个内容牢牢掌握了,中间百思不得其解又柳暗花明的过程,原来就是脑神经建立新链接的过程啊。
今天中午持续学习跟昨天那个问题有关的内容,听课到第三节的时候,觉得大脑宕机了,转不动了;前面两课的内容以前花几天的时间学习过,第三节的内容有点难,开始烧脑了。
休息了一会儿,我拿出纸笔,写写画画,终于又搞懂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型,觉得特别特别开心。
认知心理学里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叫做测试效应。心理学家做过对照试验,同样水平的学生,同样的老师教同样的内容,一组每周测验一次,一组不测验,一个月之后进行考试,测验组学生的成绩远远高于非测验组。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大脑在每天清理内存的时候,会倾向于把不重要的信息遗忘掉,切断链接,如果某些信息总是被调用,大脑就会认为这些信息比较重要,留在长期记忆里。
考试的时候,就会不断调用已经学到的信息,越是复杂的、不好记的、烧脑的信息,调用多了,就会和原有的知识形成紧密的链接成网,记得更牢。
L先生在《打开心智》中说过,这个调用,就是把知识信息点拆散、组装的过程,把我们学到的知识点,牢牢嵌入大脑里,这个过程越是辛苦,投入脑力越多,对于这个知识理解和掌握就越透彻。
所以,学习了,记笔记了,但是没有动脑,没有真正烧脑地吸收应用,这些知识都是表面的、别人的,就像我之前记得笔记,虽然写得很详细,但是没有经过我大脑的“用力”的加工,就不是我的知识。
昨天应用了一下,思考调用烧脑了一下,让我真正掌握了一个思维模型;今天又遇到了一个难点卡住了,努力地思考几回,真正地应用一下,就会真正变成我的知识的一部分。
写到这里,还挺欣喜的,以为我发现这个“烧脑”的感觉最近出现了第二次了,上一次还是学AI绘画的时候,那阵子白天晚上都在想怎么出图、怎么应用软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这一次“烧脑”之后,一定会在这个部分有一个新突破。
生活不是考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方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