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数学类知识?关于克服我的拖延症

总体要求:针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等),根据【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并检验自己的问题应对原则。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自己能够完成“界定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原则→检验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导向性学习流程,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针对已经结课的高等数学上下,线性代数和正在进行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我认为,这三个学科可以划分进大学数学类学科)。

而我的问题是拖延症,既包括显性拖延,隐性拖延。具体表现在当我写作业练习册的时候,一般刚开始没多久的时候,遇见一个不会的问题就开始查课本,但是看到课本就想着还有这么多题肯定有很多我不会的,就开始整理笔记,想着现在我的笔记做好了以后一定会派上用场,不知不觉就时间浪费了,并且自己有时还认为自己很努力,后来听到老师讲课发现这就是隐性拖延。还有有点时候这节课需要上节课的内容就翻找之前的笔记,就开始一点点从头到尾看,时间就这样没了。显性拖延很明显,不等到学委临近收作业的时候才开始急急忙忙写。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针对我的拖延症问题,我的原则就是:

(1)上课前一天晚上预习,记笔记,留空白,课上上课的时候补充。数学类知识公式比较多,笔记不需要写太多,做作业的时候需要笔记就已经得到了一份完整的笔记。

(2)实行奖罚机制。如果在交作业的前两天完成,就奖励自己下一顿吃顿好的。如果没有,就让自己节衣缩食一顿。

(3)对于简单的章节,鸡血打多一点;反之,鸡血打少一点。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时间:2023年4月2日

地点:图书馆

之前的做法:在写完几道题之后,开始写笔记,写完之后,再次开始,然后发现有上一节的内容,开始从头到尾看。原本两三个小时写完的,最后用了五六个小时。

优化后的做法:交作业前两天,开始进行学习。有了之前预习与课堂做好的笔记,做作业之前,快速浏览一下,唤醒记忆,然后打鸡血,按照习题册的顺序一步步深入内容,遇见简单的题,快速解决;遇见困难的题,沉下心慢慢写。

检验结果:比之前写完差不多内容的作业少了一两个小时,并且进行了一遍遍的复习。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有效

下次应用的时间:2023年4月5日

地点:仁智楼

方法:进入自习室后,写清明节之前的遗留学习问题,预习后几天的科目。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