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晚清时局上的左右面(六)【510】2023-10-28
五、重用“海归”人才,与世界接轨
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眼光,不仅仅于眼前于国内,更是将目光投向世界,投向未来。早在曾氏之前,同是湖湘籍宝庆(今邵阳)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是晚清第一批睁眼看世界官员,其虽不是高级官吏,但眼光之远,影响巨大,梁启超三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在今日诚为刍狗,中国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始。”意思说,现在国人读完《海国图志》随手可丢弃,能够从这本书里获得世界地理常识,都是从这本书开始的。曾氏未写书普及世界知识,而是重用留洋海外学有所成的容闳,开启了近代中国留学生大门。
容闳(1823~1912)是广东珠海稥山人,幼年随父亲到澳门,入学马礼逊学堂。道光二十七年(1847)赴美留学。后考入耶鲁大学,咸丰四年(1854)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后加入美国籍。咸丰五年(1855)回国。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后为上海宝顺洋行经营丝茶生意。在洋行任职后,又自营商业。这个时期,恰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容闳极为关注中国之命运何去何从,经人介绍,曾国藩见到这位时年三十五岁极具爱国之心从西洋学成归来的耶鲁大学生。容闳之所以爱国,是目睹苦难的祖国饱受沧桑巨变遍体鳞伤,一门心思想促进中国与欧美接轨,想把西方的科技与技术引进中国。曾氏与容闳一见如故,容闳提出很多建议,曾氏非常赞同。很快,容闳被曾氏委以重任,购买西方机器、技术,成立翻译局、培养人才,并且破天荒选派幼童出国留学,学成归国以徐图自强,其根本思想同魏源的“师夷之长制师夷之长”竞争中成长,完成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腾飞。容闳的一揽子计划成功了,其促成的洋务运动演变成了天下英才皆出洋睁眼看世界,这批人中有孙文、黄兴、蔡锷、唐绍仪......,后来渐成华兴会创始人,再后来成为革命派的领袖和中坚力量。而这一切,皆因曾氏的眼看世界眼看未来。
历史的规律,兴亡更替之间,有股神秘的力量,不以谁的意志力而改变,惟以天下百姓幸福苦难为界碑,大清将亡,曾氏看得很清楚,曾对自己的心腹幕僚赵烈文私密之谈中透露,北京状况很糟,民穷财尽,秩序混乱,说不定会出大乱子。赵烈文则说,以他看世界之变,中国之变,五十年将有大变故出现,那时候中央政权垮台,各省独自为政。曾氏听完这话后眉头紧锁,良久,再问赵烈文,中央政权有南迁的可能吗?赵烈文很是肯定地说,到那时满清将不存在,不可能出现东晋或南宋那样的局面。听完赵烈文的结论,曾氏浑身湿透,虚弱地说:我一天到晚就盼着自己早日死掉,免得看到这一天的到来。你们不要以为我是在说着好玩的。以上这段对话在赵烈文的日记《能静居》中记载,这是一段近代史料中难能可见的心里话文字。曾氏的内心对晚清时局的左右面实则一清二楚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