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晚清时局上的左右面(三)【507】2023-10-25
二、改世兵制为募兵制,改变晚清军事格局
民国之所以多军阀,其因是晚清满族一家独大分化成新旧势力、中外势力、军阀势力等,分化的前提是晚清的世袭兵制因放手曾国藩等四十二家的团练而改变成为募兵制,等于说,从咸丰二年(1852)起,各省皆有自主招募兵勇的权力,训练成军,以阻挡各地星火燎原般的起义。
绿营和八旗兵制,即满清国家军队。满人入关后,男丁有当兵的义务,享有当兵的特权,而且可以世袭,逐步成为一种特殊的福利,当兵吃皇粮,一份稳定的收入。
八旗、绿营,从初始的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亦兵亦民的狩猎组织,是有清一代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这一制度,在和平年代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若有战事,弊端全部暴露,具体体现在打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无法指挥、管理混乱,军事战斗力实在低劣。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之后,几千农民兵摧枯拉朽,一路东进打到金陵定都于此,再派兵二万打到天津,震惊朝野。倒不是说太平军有多厉害,而是八旗绿营兵实在太拉胯。
曾国藩深知绿营兵的弊病,建立湘军伊始,对长沙的绿营兵之腐败深恶痛绝,重新转兵南下衡阳。湘军将领和兵勇全都是招募而来,无一是政府指派,文人士子带兵,兵勇皆是一方之人,形成将士相熟,万众一心,战斗力相对绿营军,强之十倍。湘军能够战胜太平军,建军制度是根本,这种兵制,就是后来世界主流的募兵制。
此后的李鸿章的淮军、曾国荃的吉字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在募兵制下,纷纷扩张。随之而来的是民国军阀兴起,冯国璋、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冯玉祥、王占元、张宗昌、于学忠、徐树铮、郭松龄以及一批批手握军权的枭雄霸主,都在等待时机,蛰伏待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