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思琐记】我的阅读岁月

        人生近半,如果要说有什么事物对我的影响最大,我会很认真地回答:书。是的,就是这一个字,一件物,它影响了我半生的轨迹。

      我出生在一个城乡结合部式小镇农村家庭,父母因为历史与家庭原因,都读了书,却没有因为读书改变他们农民的命运。父亲的哥哥,我的大伯是位幸运儿,被推荐读了中师,穷人家的孩子知道那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大伯也抓住了,在民办考公办教师时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被调到了宝鸡市,父亲很是羡慕,他把期待放在我与弟弟身上,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严,也为我的书香生涯埋下了一颗种子。

      幼年的记忆模糊太多,家里境况不好,能接触外界信息的不过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周内父亲是不让看的,其实当时每家的情况都差不多,我大概是因为性格兴趣的原因,总是想要获得更多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所以读书成了我最大的需求和爱好。家里没有什么藏书,借书是我的日常,但同学之间拥有书本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偶有一本,那一定要死缠烂打地借来,在限定时间内快速阅读,无形中居然养成了速读速记的良好阅读习惯。那时候看得最多的应该是小学作文方面的书籍,我最喜欢看的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好像在读故事一样。此外零星的《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故事会》、《微型小说选刊》、《郑渊洁童话》、《格林童话》等等,那简直就是我的“大餐”了。在新鲜趣味的文字中,我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千世界,结识着不同的“朋友”: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流泪,为丑小鸭的蜕变开心,沉浸在皮皮鲁和鲁西西两兄妹的新奇经历中,因为匹诺曹吓得再也不敢说谎,被《故事会》中的悬疑案件影响而憧憬自己成长为一个侦探大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内向执拗的小叔高考失利,爱读书的他转身干起了贩卖小人书的生意,这对于我来说如同天降甘霖。可是,那毕竟是新书,小叔处于一方面要以它谋生,一方面可能觉得我这样的小屁孩能有多喜欢读书,大抵都会把书给糟蹋了的心态,并不大情愿借给我看,看也要当着他的面看,不能带走,小人书都是一个系列的,开了头,哪有停下来的道理?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就此开始,每次去奶奶家,只要打探到他不在,就缠着奶奶开了小叔的房门,借不来,“偷”倒是可以的吧,有时不凑巧,撞上了,挨骂是常事。但却就此读完了一整个系列的《戏说乾隆》、《倚天屠龙记》、《西游记》……开启了长篇小说的阅读之旅,后来发现我作为一个女孩子总有些意气行事,是不是有这些武侠神幻的影响。

        那个时候对书籍的渴望到今天想起来都觉得望尘莫及,印象中,镇上厂办子弟学校给我们学校捐了一大批书,锁在一间脏旧的小仓库里,于是,缠了一个他父亲在学校当老师的同学,周末要了钥匙,在逼仄漏土、到处都是灰尘的小房间里边吸土边读书,往往就是大半天,最终还要在她的再三催促下极不情愿地离开。我很喜欢读故事性强的作品,短至让人捧腹的一个笑话,长至半懂不懂的小说,都是我的美味佳肴。后来,上初中时,盛行琼瑶小说和世界名著,从班里同学手中争抢过来,读个开头,杳然发现,这似乎都已经是读过了的,应该就是那段吸土岁月的获得吧,当然,这是后话了。除了上面的几个途径,因为毗邻大厂的缘故,我家的土地在一次工厂扩建中被收购了,带给我父亲农转工的境遇,也让我有了更多读书的渠道。记得每月初,父亲总要拿回厂子发的一些劳保用品,就是纺织厂自产的口罩、手套之类,都是白色,怕脏便每每用旧报纸包起来发给工人,我就默默地期待着那张报纸了,新闻是不喜欢看的,就喜欢看报纸中缝的《开心一刻》或是偶有的一些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不止看父亲拿回来的,姑姑的我也要操心收起来读一读,稍不注意,就害怕它成为灶火的引子或是被当成手纸使用了。最开心的莫过于,父亲成为国营厂职工后,有了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虽然规定一月只能借一本。六年级的时候,我就着父亲的证,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简爱》、《鲁迅文集》等很多大部头著作,虽然理解有限,但囫囵吞枣的阅读,多少还是影响了我,读书的孩子似乎早熟一些,因为在文字间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逐渐地从感性向理性靠拢,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悟也在不断的阅读中走向了深入。记得读过一本半文言版的《济公全传》下,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中文还有一种语言形式—文言文,虽晦涩,却颇有另一番趣味深藏其中,遗憾的是,《济公全传》的上册借了几次都不在。厂子精简机构,还没享受多少这样的福利,图书馆就没有了,到现在也没遇到与之一样的那本书,唏嘘得很。

        可喜的是,上了初中后,同学人数涨了好几倍,可供借书的来源多了,书的种类也丰富了。中学生作文、名著、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之类是比较常见的,《读者》、《青年文摘》、《小说月刊》也有了。少年时代,对于名著是不大感冒的,还是比较喜欢沉浸在琼瑶的爱情、金庸古龙的武侠情怀中,中短篇小说也是我的偏爱,只是借来的书总是别人的,有时有限定时间,便在课堂上偷偷地看,但毕竟不是什么妙计,常常要操心老师的突然驾临和这节课的功课,于是只能速战速决,我的阅读速度和记忆力就是在那些岁月里逼迫出来的,并且在借书、还书、聊书的同学互动中,我们把共同的爱好发展成了志同道合的美丽友谊:记得因为我一句喜欢读《故事会》,帅气爱耍酷、不怎么喜欢跟女生说话的同桌第二天背了满满一书包的《故事会》送给我,大概有30来本吧,那个朝阳辉映的早晨成为了全班同学眼中的不可思议;记得前桌的同学刚刚拿来一本崭新的《巴黎圣母院》,就塞给我,说:“你读的快,你先读!”;同学知道我是个书虫,有时去外班发现有什么新鲜的书籍,消息是必然要传达到我这里的,想方设法帮我借书也是常有的事情。初中的大量阅读,给了我极大的冲击,我想要出去看看这大千世界的念头愈发执着,虽然后来有些不随人愿,但到底还是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是一名中等师范院校培育的教师,初中毕业那年因为家庭的原因,放弃了高中,因为那时的中师包分配、农转非,父亲觉得我瞬间就可以成为城里人,所以强硬地为我做了决定。满心的不情愿让我在那所百年名校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快乐,如果说要谈一谈那里留给我最多的温情之地,就是图书馆和阅览室了。阅览室里,16岁的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杂志版本如此之多,和《小说月刊》一样好看的还有《收获》和《啄木鸟》,青春小说中除了言情,还有玄幻、哲理……;图书馆里,更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借不到的。中师的生活已然没有了紧张升学的压力,时间上很是宽松,我就把自己完全沉浸在了书籍的海洋里:那里有红楼一梦的繁华沧桑、有白鹿原上的爱恨情仇、有历经磨难的阿廖沙、也有看尽人间悲欢的莎士比亚……因为喜读书的缘故,我的写作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有了些许提高,有幸成为了学校文学社的一员,居然还有幸发表过一篇文章,只是没懂得好好留存,几次搬家,书最终找不到了。现在回忆起来,应该是写了一篇关于父母爱情类的小说,大意是:在贫寒交迫的家庭里,母亲因为节省,将好的饭食留给父亲和孩子,自己吃了发了芽的土豆,食物中毒,没有及时抢救过来。父亲为死去的母亲整理衣物的时候,除了一堆子破烂,连个像样的头巾都没有,心中便有了执念,在孩子长大成人,家境终于有所改变的情况下,为逝去的母亲买了一条鲜艳的红头巾,在坟前哭诉时,鲜红的红头巾迎风而飘,似乎在诉说着那一辈人苦难的生活和质朴的爱情。80后的我,在21世纪写出那样一段文字,现在想起来也还是觉得颇为自豪的,得到老师肯定的同时,甚至有了当作家的梦想,因为彼时的我们正在同龄人韩寒《三重门》的成功中接受着文学界的冲击和洗礼。虽然最终没能实现,但对于自己在师范学校大量阅读书籍的获得,还是心存感激的。

        19年的教学生涯,我的经历很是丰富。教了八年半的小学数学,八年半的初中语文,现在的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是不是有些颇为惊讶?这样的跨度似乎大了些,可是,这是我的真实经历。从数学跨向语文,初登语文讲台的我心中是忐忑的,被数字、图形、应用题充斥了多年的理性头脑又如何走向文字的感性世界呢?但真正走进文本,带着学生徜徉文海的那一刻,忽然发现那些年读过的书终究是没有辜负我,爱读书的习惯到底还是给我养就了一些文学素养,甚至于,当带着学生驰骋文本,在语文教学中披荆斩棘、游刃有余时,我的内心总是充斥着一种莫名的归宿感。后来啊,读的那些书进而把我推到了高中的语文课堂,生活又是一个崭新的面貌,于我工作上的成长而言,这大概就是多年浸润在文学作品中的最大获得了吧,。当然,还不止于此,工作的变化、生活的需求对我的读书有了更多的冲击。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涵盖面是极为广泛的,对学生主观意识的启发引导多于客观事物的基本认知,一篇文章的背后还有更多其他的事物,鉴于工作与自身发展的需要,我更要深入、广泛地进行阅读了。而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我的阅读视角亦不能继续停留在文学类文本上,各类教育教学理论专辑也必须成为我的盘中餐。于是,读着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见解,学着于漪老师数十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悟着诸多教育同仁的不同教育教学理念,在阅读中学习、交流、共识、改变,又成了我新的读书起点和目标。

        如今,是不用眼巴巴地借书,需要了,便去买,阅读时不用如同小时候急着还书的囫囵吞枣,也不只是少年时的饶有兴趣,而是颇有兴味地细细品读。对于一些艰深的东西也愿意好好去思考一下了,顿悟的时候忽然间也就感受到了陶潜“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趣味;读到兴奋之处,也是会有寿镜吾老先生“拗过去,拗过去……”的举动;阅读理论,做着圈点批注时,恍惚间,那位教育大家似乎映现在书中对我点头示意……这些美妙的体验,尽在那一本本表面朴实无华、实则“内心丰富”的文字著作中。诸如此类,尽谈于此。

      工作、生活繁忙之余,探探新书、翻翻旧文,恬然自得的情趣亦是在其中了。氤氲书香,回顾半生,书籍与我,我与书籍,我愿意理解、体悟、深入他,他亦帮扶、给予、成就我。那么,余下时光,就继续纠缠,于书香中快意此生,幸甚至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简介: 金弢(字有根)1974 年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插队落户浙江桐庐儒桥村,77级考进北外德语系本科,8...
    乾坤二爻阅读 1,223评论 0 1
  • 文章总目录: 自序 第一卷 挣扎篇 第二卷 蜕变篇 第三卷 成长篇 自序: 一提到书,有人会不由自主的说,看...
    LDY李阅读 416评论 0 2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531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6,186评论 4 8
  • 怎么对待生活,它也会怎么对你 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美丽的人间。每个人从来到尘寰到升入天堂,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一本书,...
    静静在等你阅读 4,965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