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孩子缺点的原则——亮点原则
想像几个场景:
第一个:马上要迟到了,孩子还没准备好,妈妈不停地唠叨“你就磨蹭、磨蹭,迟到了迟到了”,结果真迟到了……
第二个:孩子吃饭前没有洗手直接抓起馒头吃,妈妈一把打过去,孩子愣住了,手里的馒头掉在地上,塞满馒头的嘴里停了下来,用恐惧的眼神看着妈妈……
第三个:一个妈妈一边哭一边大叫,手像雨点一样落在孩子的肩和后背上,“为啥不写作业?你脑子进水了?自已的学习不知道呀”……
类似于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他是从一个小动物培养为人的过程,很犯很多错误,很多事情都需要学习和训练,懂得教育的家长会耐心地教孩子,引导孩子,使孩子在试错中不断地得到经验,从而把事情做对。而不懂得教育的家长,站在自己多吃了几斤盐的高度,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的行为,你咋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呢?你不听话还不让我说?“你……我就应该……”于是孩子在父母的说教打骂声音中,越来越胆怯,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自卑!
在家长课上,我的老师告诉我,改掉孩子缺点的唯一法定是亮点原则。所谓亮点原则,就是只看孩子好的方面,不看不好的方面,只看孩子好的言行举止,不看孩子不好的行为举止,也就是放大优点,忽略缺点。那有的人就说,那孩子不就骄傲自大了吗?其实不是!这里面有很深的心理学原理。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的实验做过一个白熊实验,也是白熊效应。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多次强调后,这只白熊就住在了参与者的脑子里了。白熊效应告诉大家,当我们想改变孩子的缺点里,不要去唠叨和打骂,否则会形成反强化,陷入精神交互作用,也形成细胞记忆。比如上面第一个场景,妈妈和“你就磨蹭、磨蹭,迟到了迟到了”,就是给孩子的大脑植入了“磨蹭”的信息,孩子的“迟到”就心想事成了,如果妈妈告诉孩子,时间抓紧点,我们还按时到校这样会好很多。
白熊效应启示我们,面对孩子的缺点时,不要进行反强化,而是正向确认。任何事情中都有正面的价值,任何孩子的行为中都有值得肯定确认的地方,我们用智慧的心眼去看孩子表现好的那些点确认,哪怕孩子今天比昨天早起了一分钟,也及时确认,明天也许他会早起五分钟?一个个好的习惯就是在不断地确认优点的情况下形成的。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没有优点呀!不是的,是你没有用心去发现,任何一个人都有其闪光的地方!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是拿自己家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越比越郁闷,就嫌弃自己的孩子!父母要打开自己慈爱的心才能看到孩子,即使他学习不好,但孩子可能很善良,即使这次没考好,但下次可能考好,即使孩子现在还休学在家,但他也在成长自己……当父母这样看孩子的时候,他们的心是柔软的,敞亮的,包容的,美好的,他们传递给孩子也是好的,孩子得到父母充分的认可和爱,孩子就有完善自己的愿望和行动,这是人性使然!
为什么在孩子犯错时不能打骂孩子?因为打骂会给孩子形成心锚。以后遇到类似的场景,这次打骂时产生的不好的心理感受、情绪就像录像机一样在他的大脑中自动播放,以后一遇到吃馒头就紧张,一到吃饭看见妈妈就紧张,这样吃下去的饭在身体内也不顺畅导致消化不良,身心俱伤。如果妈妈能告诉孩子,妈妈看到你能按时吃饭,真是太好了!我们一起先去洗手怎么样?孩子被妈妈“按时吃饭”赞美,可能会心里美美地去洗手,即使这次没去洗,也不是啥大事,父母自己先做到给孩子看,孩子某一天会做到的。其实还有一点就是,打骂孩子更多的是家长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产生的踢猫效应或恐惧引起的。
当家长对孩子的优点不断确认时,父母的心是慈善的友好的有爱的,孩子是被接纳的,是被允许的,是被认可的,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人做事都是有动机的,而孩子很多时候做事是为了让妈妈开心,妈妈越赞美,他越想表现好给妈妈看!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据心理学研究,孩子天生就善于讨好妈妈!孩子用自己的行为讨好妈妈!所以父母要用鸡蛋是挑骨头的劲来挑孩子的优点并放大,优点越多的时候,缺点自然就少了。就像一块地,庄稼种的好的时候,自然杂草就少了!而如果强化缺点时,父母的情绪是焦虑的恐惧的,孩子的心里是对抗的,这样父母越说孩子越不愿听,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这种状态下亲子关系自然不好,父母对孩子是没有影响力的。当家长充分而优先地赞美孩子,使孩子手握有资源面对问题。通常家长会说孩子明明有问题,为什么还要赞美他们呢?因为要使孩子解决问 题,其身上既存的优点、成功等例外经验或行为,是最先能用帮助他自己的优势资源,而赞美则能帮助孩子看到这些个人的优势所 在,奇妙的是:当孩子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资源、曾经的成功时,他的自尊感立刻提高,面对问题的困难感和恐惧感就会减低,因而就更加有力量更愿意来面对所谓的问题或困境了。
奥古斯特.罗丹说: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艺术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地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就是“美”。
而我想说:每个孩子都不缺少优点,而是父母缺少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当父母真正看见孩子完美的自性,看到他的成长,看到他的言行背后的动机,那他就看到了孩子生命的可贵,从而敬畏尊重这个生命!
孩子是这样,成人也是!用发现美的眼睛看每个人!
光的语言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让自己成为光,照亮这个世界
专注职业生涯设计 家庭教育 心理咨询
擅长森田疗法、内观疗法、催眠术、焦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