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反正,我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来的都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类的词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艺术宝库,它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豪感的作用不言而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光荣的义务和责任。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要从娃娃抓起,要让孩子从小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熟知传统文化知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绘本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师都为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吴敬老师让我印象深刻。
吴敬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是自由插画师,专职从事儿童图画书、儿童出版物和商品的绘画和设计。她出版了很多富有特色的、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绘本,还有一些获得了国际大奖。她的绘本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无论内容、形式还是细节都显示了她在这个领域精耕细作的坚韧和执着。尤其是《丝路》和《四时吉祥·端午》,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描画得精彩纷呈。
内容精挑细选
这几年中国传统文化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对于小朋友来说,哪些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呢?
好玩好吃熟悉的节日是首选。“四时吉祥”系列从一年中的中国传统节日讲起,从孩子的角度讲述了各地过节的习俗和活动,十二生肖的融入让节日变得更加热闹和有趣。在《四时吉祥·端午》中,作者不仅介绍了避五毒、包粽子、赛龙舟、戴香包、沐兰汤等人们熟悉的端午习俗,还讲述了端午节从上古的星象崇拜到驱邪避瘟的发展过程,更追溯了中草药文化、祭祀文化在端午节扮演的重要角色,还呈现了抢鸭子、龙舟漂移、巨龙巡游等独具地方特色的端午习俗,从多元的角度还原端午节的面貌。
吃喝玩乐是孩子们对节日最直观的认识,读了书,他们会明白,原来吃喝玩乐的背后还有这么多“讲究”,还有这么祝福,还有这么多历史,那种文化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再过节就会有一种仪式感、认同感,节日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而且,因为幅员辽阔,每个地方过节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比如,端午节到底纪念的是谁,书中就列举了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虽然这些人物的故事各异,但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美好精神:屈原爱国孤傲的风骨,伍子胥刚烈不屈、矢志不渝的意志,曹娥孝顺坚韧的品行,都在节日里被后人记起、重温。同时也会引起小读者的深思:理解、包容各地不同的习俗,体会人民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向往。作者以现代人的视觉看传统节日,追本溯源,赋予它全新的现代意义外,增加了节日的文化底蕴和神奇。
历史文明是取之不竭的素材源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在很多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光耀后世。四大文明、水利农业、丝绸科技……尽管很多人的名字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却被后人传颂,比如蜀身毒道。这是一条非著名的丝绸之路,估计很多人不熟悉。它出现在著名的北方丝绸之路之前,是一条从成都出发,往西南、经缅甸到达古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原创绘本《丝路》是第一本描绘蜀身毒道的原创绘本。它讲述了一个不亚于张骞出使西域的探险故事:“一支蜀人探险队带着用蚕丝织就的宝贝,从四川盆地出发,一路翻山越岭,趟过大河,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终于到达传说中的古印度,将中国丝绸传播到更遥远的地方。”
这本书内容丰富,用生动曲折的情节介绍了蜀人开拓丝绸之路的艰险,以及沿路和古印度的风土人情。这条“南方丝绸之路”的开拓 “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它实际上是古代中国同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以至欧洲等地各文明之间碰撞、交流、互动的重要纽带,是欧亚大陆相互影响、促进发展的文明载体之一,对欧亚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作者用图画把这条路的开拓呈现出来,让小朋友熟悉它、了解它,从而“对中国的历史甚至世界历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原来,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走出去”的想法和行动。
形式精巧美妙
《丝路》和《四时吉祥·端午》虽然是同一个作者的原创传统文化绘本,都很精致,但它们二者之间在表现形式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四时吉祥·端午》借鉴传统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墨线套印工艺来呈现节日热闹的场面,这和朱仙镇木板年画的风格很搭,它本来就是为年节装饰而生,色彩纯净,明快鲜艳,能很好地烘托节日热烈喜庆的氛围。书中构图紧凑,不论是人物还是动物,均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夸张,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民间情趣,把对传统节日的热爱推向高潮。
作者采用双页展开形式,大幅画面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划龙舟、抢鸭子等大型活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包粽子、沐兰汤人物简单的画面则给人岁月静好,节日祥和的感觉。大红大紫大绿,时尚的配色加上大色块的运用,让古老的端午节散发出全新的魅力,生机勃勃而又丰富欢快。
为了加强传统的意味,作者还加入了十二生肖,让它们也和人一样来过节。一边读一边在画面中找动物也是一种乐趣。
《丝路》一书是把丝绸之路的开拓演绎成传说故事,为了和这种内容相匹配,作者借鉴了敦煌壁画的色彩和绘制风格,整体颜色采用了质感丰富的蓝色、青色、朱红,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并不花哨俗气,沉稳的色彩把人带入古朴雅致,充满神话色彩的古代世界。
这本书也采用了双页展开的形式,但画面并不比紧凑反而给人一种疏阔辽远的感觉,尤其是在野外。人在画面中占据的空间很小,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则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如旅行过程中的山、山中的怪物、湍急的大河、河中的大龟、树林中的狮子等,他们是征途中困难和艰险的象征,和人类的“小”形成对比,给人一种威压感。即便是热闹的集市,动物和人的比例也有明显差距。只有在小蚕和众人舞动丝绸的时候,人物才占据了画面的主题,把丝绸的轻柔飘逸体现得淋漓尽致。
细节精益求精
好的绘本不仅内容和形式高度融合,还在细节上展现了精益求精的精神。
《四时吉祥·端午》中,作者把端午的文化元素展现得细致入微,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都融入了与端午节相关的文化元素:五毒都有什么,怎么避五毒;每一幅画面中也都有十二生肖中国的动物,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文字中有的内容都可以在画中找到对应的内容,文字中没有的内容你能发现多少呢?在“画额”画面中,小朋友和小动物排着队等着爷爷在额头上写“王”字,画面的右下角,老虎大王拿着一面镜子正在给蛇照镜子。蛇乐滋滋的,老虎则垂着嘴角,瞪着眼睛,满脸不高兴,仿佛在说:“你是什么王,我才是呢!这年头谁都能称王了。”诸如此类的小细节还有很多,看你能找到多少呢。
《丝路》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性,这从路上遇到山怪、大龟、狮子可以看出来,此外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书中的每一幅画都能当壁纸单独展示。书中祥云的图样、仙鹤的造型、梅花鹿的动态,都让我们想到中国传统的画风。据介绍,书中的很多画面场景和器物设计灵感来自多件国宝和世界级文物:如“采桑”画面出自战国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织绸”出自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蜀锦织机模型,“异国的集市”出自伊朗波斯波利斯遗址浮雕等。这些细节上的雕琢让绘本更精美、严谨,每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古老的节日、丝绸之路的开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节日习俗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因为里面包含很多知识:中草药知识、动物知识、历史知识等;丝绸之路之所以能让人念念不忘,是因为里面不仅有历史知识、经贸知识、风物人情,还体现了中国人的坚韧意志和“走出去”的理念。只要有耐心,你就能从书中找出这些知识,举一反三,把薄薄的书读厚。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民族文化受到了‘西化’的严峻挑战,中华民族要在这样一个时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迫切需要积续文脉,传承文化。”绘本作者在传统文化中深耕,把中国传统文化以有料、有趣、优美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让读者以一种快乐的心态更好地了解、学习传统文化,二者互相促进,必定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