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工作、从事工作和工作者”
杜绍基
绝大部分人都需要工作,不论地位高低,不论收入多少,人自然地愿意生产,作贡献,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自身的价值。人透过工作找到满足感,既赚取了收入,也赢得了尊严。德鲁克先生说管理的三大任务之二,就是要“确保工作富有生产力,并且使员工有所成就,产生效益”。这里对“工作”和“工作者”的目的作出了区分,管理必须既按照工作的逻辑设计,又要按照从事工作的人的特点进行管理。
工作不具有人格,有自己的逻辑,需要予以“分析,综合成流程,反馈和控制 ”。工作任务需要管理,而工作者需要被领导而不是被“管”,对于现在的年轻员工和知识工作者,他们不喜欢被管,他们更愿意有学习提升能力的机会,能被赋能授权,被信任,有支配自由,被公平对待,能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被肯定和合理激励,这时他们会更积极主动,更能吃苦,不怕付出,自己成了工作的主人翁,肩负了责任。
年轻时我还未有机会学习德鲁克,不懂工作的本质,走了许多弯路。80年代在深圳、东莞和中山三个生产中心有近三千名员工,我用的是泰勒科学管理那套,只关注工作本身,每天就只想着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增加产出,降低成本,却忘记了工作者的感受和需要,以至许多政策在落实时事倍功半,与目标大相径庭,因为我忽略了成就工作成果的“人”的需要和感受,惭愧。
德鲁克指出工作本身并没有什么固定逻辑, 但从事工作有其动态性和多个方面的内容,工作者必须在五个方面中的每一方面都有所成就,才能做出效率,感到有成就感:
1. 生理方面
人是血肉之躯,不是机器,不能像机器那样工作,适合于机器的作业和操作方式,并不适用于人。但人在协调方面却有优越性,擅长以知觉配合行动。如果工作者能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工作之中,他的工作表现会很好。人最适宜做多样性的操作或作业,而不是单一重复沉闷的操作。
2. 心理方面
工作既是一个担子,又是一种需要。失去工作会对人造成心理上的冲击,这主要不是由于经济上失去收入,而是由于因此使人失去自尊心。工作是人个性的扩展,是人的一种成就表现,是人用来界定自己的价值、衡量自己的价值和自己人性的一种方法。
3. 作为社会联系和团体联系方面
工作是人们接触社会和团体的主要途径。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工作来决定的。人需要透过工作来满足他对团体的联系,产生归属感。一个人的职称头衔,间接表明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团体中的作用。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是他们除了自己狭窄的家庭关系以外的唯一联系,并且常常是比家庭更为重要的一种联系。对于一些子女已经长大外出生活的成年女性,她们愿意重新工作,把工作场所成为她们归属的团体、她们的社会俱乐部和逃避孤独的手段,证明工作能够造成强大的社会联系和团体关系。
4. 经济方面
工作是工作者一种“生计”,是一种谋生手段,是其经济存在的基础,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创造了资本。工作可以提供让经济持续下去的一种手段,并提供赖以弥补经济活动风险的手段和开拓未来的资源。
5. 权力方面
在一个组织中从事工作,总会存在着权力关系,所以无论组织规模大小,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小的权力,对工作进行设计、组织和安排,并确保各项工作能按照日程表和预定的优先次序进行工作。权力关系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并且影响到他作为一名成员的能力。组织内的成员必须按规章制度服从另外一个人的安排指示,因此,必须有某些人来行使权力,包括分配经济利益的权力。
上述五个方面是互相独立的,可以分开来分析,但是他们又总是共存于工作、工作者、职位、同事和管理当局的关系之中,因此人们必须把他们联合起来进行管理,但是这些方面往往没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因为彼此的要求很不一样。深刻了解工作与工作者的关系,管理者才可能既提升工作的生产率,又为员工带来成就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