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玩的骑友连自己的飞轮有几个齿都不知道,表示不需要懂得齿比计算也能骑车,
对啊,那去骑单速的 ofo 岂不是更简单
变速系统的意义就是保持最佳的功率输出,最简单的来说,当踏频低于80,输出效率开始递减
所以不光需要知道保持踏频很重要,还需要知道踏频至少在什么样的频率上也很重要
计算的意义,是让自己知道在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去做才能提高成绩
否则自行车岂不是一件只需蛮力踩踏而无需技巧的运动了?
以龙井北坡为例,2.6公里长度,想要完成进10分钟的目标(10分钟在2000人的赛段挑战中已经能排10%了,当然如果去掉一些骑游性质的挑战,我觉得1500人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需要的均速是2.6 /(10/60)≈ 16km/h
那么很容易计算出踏频和飞轮的关系,图一中的红圈可以进10分钟,蓝圈可以进9分钟
反过来计算,某菜腿是14分钟不到上龙井,均速是11.3,
按照39T 齿盘计算得出平均踏频是60,已经低于死亡速度13.75和死亡踏频70rpm了,所以仅理论上就是无法持续的,实际上菜腿半路下车步行了大约30米,才继续的
解决方案,一方面是换34齿的压缩盘,一般就能维持死亡速度12kmh以上(用了压缩盘的好处是死亡速度降低了),即一口气上坡,另一方面还是要减体重,练体能,这是长期的事。
科普时间-----
死亡速度
一般的来说,你一个长上坡(10km+)的时候的速度低于这个速度的时候,以下情况会发生:
1.你开始大口大口的喘气,山谷中充满了你的嚎叫,十分猥琐
2.对生活充满绝望了之后,你情不自禁的站起来摇车,更加耗费你弱小的体力
3.再也骑不动的你,被慢悠悠的山地车给超车
4.你再也骑不动了,停下来拍自拍,之后长眠于这个cat6的上坡上
死亡速度指的是在某一特定齿比时,当你的踏频为70RPM(因人而异)产生的速度。
我个人认为,没有多少人能够很舒适的在70RPM以下的踏频上长上坡的, 很明显当你低于这个个踏频的时候,如果你没有更大的飞轮,而且接下来的上坡还要恐怖的时候,你已经死掉了。
很容易计算得出,70rpm 的踏频在各个齿比下的速度
在39-25齿比下,这个速度是13.75 kmh,
在34-25齿比下,这个速度是12kmh
如果不怕羞,用了34-28的齿比,那么这个速度维持10kmh就够了
对了,分享一下超实用的齿比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