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恐惧伴随我们一生。
死亡恐惧在出生的一瞬间就发生了。出生,生命从一种生存状态,转换到一种全新的空间维度,能否适应并生存?是它面临的第一个不确定性问题。
随后,死亡恐惧在各个发育阶段不断叠加。如果人格完善,死亡恐惧是微弱的,当然大部分人是隔离了这个感受,好像也是微弱的,实际上它是置换到了其它的恐惧上。
死亡恐惧是有用的基本功能,在基因里就设定了,让有机体努力维护着生命的存在,如果没有这种功能,我们可以怀疑这个物种是否能够存续。死亡恐惧,在生命体中,甚至是将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必须有的功能。
生死是个体感受,但生死不仅仅是个体的事情,个体和个体组成的整体对生死的态度会有所不同,从微观看,人体是有近百万亿个细胞组成的,细胞作为一个有机体也会有抗拒死亡,但是人为了整体的健康,锻炼身体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了细胞的死亡,从不同的视角,生死利弊不同。从宏观看,人一代代更替,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一个人牺牲性的付出,有可能对人类群体是一个促进。
有一个价值是我们人人都有的,我们都是人类基因的传手。
意识是近百万亿个细胞组成的有机体的产物,本来没有意识,神经组织发展的足够强大就有了意识。意识的存在是断续的,也就是说意识的死亡每天在发生。睡着了,晕过去了,意识已经不在了。因为肉体还能重新加载意识,而没有恐惧感。
一个人在睡眠中死去,它可能就少了一种真实的死亡恐惧的体验,也算是一种遗憾。
身体加载意识,意识就存在,身体不加载它就不存在,看来意识是一个附着品,附属品,意识是身体外部的功能模块,身体的内部运行是另一套机制在管理,意识是我们这个有机体中的一部分,有个看不见的团队在一起运营,我不是我的全部中心,意识并没有十足的证据把身体看成自己的附着品,更应该把自己看成是身体的附属品。
生命的生死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限定在程序里的。每个人的来源是3亿个精子拼命游向前方,努力到达20公分外的卵子所在的终点,有一个精子成为3亿生命中的唯一幸存者,涅槃转化成了另一种生命体,能够在另一个维度中继续存在。我觉得精子并不知道它们是在输卵管里,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也不知道注定只有少于3天的寿命除非与卵结合,不知道涅槃转化会再生存百年,它们只是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往前冲。
精子和人做个对照,是不是我们每个人也可能是生存在另一种输卵管中,人也是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在输卵管中,所谓有意识的自由的往前冲。人类中是不是也会有一些幸运者涅槃转化成另一种生命体,去另一个空间继续存在?
所以我想,灵魂的涅槃重生不是没有可能的。传说中死亡的只是肉体,而灵魂则继续存在,这种说法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当我们跳出死亡恐惧去观察它,我们就跨越了它。
刘善国 202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