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中的黎民和百姓分别什么意思

每天学个知识。

现今我们常用“黎民百姓”来指代普通大众,但是,究竟什么是“黎民”,什么又是“百姓”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黎民”的由来。在远古时期,有一个部落联盟叫做九黎族,分为81个氏族,其中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

黄帝和炎帝联合在逐鹿与九黎族大战,最终蚩尤战败被杀,被炎黄族俘获的九黎族族民,也就被称为“黎民”,他们的身份是奴隶。

后来九黎族瓦解,“黎民”逐渐被同化,成为了“炎黄子孙”的一员。

而“百姓”这个词则在战国以前指的是贵族,因为在我国的奴隶社会中,只有贵族才有姓、土地和官爵。庶民则没有姓,因此“百姓”这个词就成了贵族的通称。

具体来说,在商代,它指的是奴隶主阶级;而在周代,它则指的是封建领主阶级,有贵贱之分,如西周以姬姓王族为贵。然而,随着宗族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化,百姓逐渐失去了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庶民相似。

因此,这个词也逐渐演变为泛指平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黎民”和“百姓”这两个词逐渐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代指普通老百姓的意思。

题图来自Pexels/Unsplash/Pixabay,基于CCO协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