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里留下了这样一句:“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我认为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下的大学生活,形容风华正茂的二十多岁再适合不过。
发现周围很多人上了到了大二之后开始变得有些焦虑不安,也有很多同龄人和我留言说自己每天除了上课,社团活动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想要做一些事情,但总是坚持不下来,明明制定好了完美的计划,却因为一场临时聚餐,一部热门韩剧,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耽误了。笙歌之后怅然若失:“唉,又没坚持下来。”
整个人好像处在一个尴尬的状态,既不允许自己是“大一刚进校门,可以不顾一切撒欢的新生”,也还没资格自比为“一个即将离开校园,看破青春岁月的老腊肉”。
常常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小圈子里,猛然抬起头,好像周围的人一下子各得其所,剩自己一个人尴尬惶恐。每个人都要在前行的路上披荆斩棘,自己身上貌似背了很多把刀,却没有一把是锋利的。
大多数的我们都太急了。不过刚刚掀开世界的一个角,就花光自己大半的力气去欣喜欢呼,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刚刚得到的那些小成就。可是如果遇到一点点不如意,就像鞋里掺进了一颗小石子,便会哭天抢地,倒戈弃甲,觉得世不容我。
我们常常这样的错觉,大学只有四年,要是我在毕业之前没有做出什么牛逼的事情那真是丢脸,我想学乐器想学跳舞想环游世界想写很多好文章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可是我好像没那么多时间,也不敢夸下海口全部都能完成,那些看似完美又刺激的生活好像都是别人的,遥不可及。
但是成长是持续一生的事情啊,如果将提升自己的deadline放置在了四年之后的毕业时刻。那么,真正面对世界的时候,是不是就该鼓掌谢幕了?
记得《后会无期》里那句:“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我们的眼之所见仍有局限,足够评价过去,却不能断定未来。
不敢妄为人生导师,也不鼓励大家不顾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就猛地把鸡汤当补药大口灌下,只是分享一下自己有限年岁里有限的思考所得:
我先说说我和电台节目的故事吧,如今算起来也有差不多十年了。
十年前的时候我十岁,小学三四年级,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MP3,还是黑白屏幕非触屏的那种,每天就爱摆弄它,下载了很多当年很“潮”的歌,吃饭听走路听写作业也听。
在那个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电台节目,就是很传统的调频台,是桂林FM88.3的《朝花夕拾》,主播依晨的声音第一次让我体会到那种用听觉带入故事的感觉,她是个年轻女孩,声音很温柔,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追着她的节目,周二是散文,周四是爱情故事,还有好歌分享,我戴着耳机,在被窝里听,依晨仿佛就为我一个人讲故事。
在那个看着星星都想飞上天的年纪,电台节目让我明白世界上有如此美好又私人的东西。
初中高中的时候加入了学校的广播站,校内大喇叭的那种,不痛不痒的做着“形式上的主播”,周围的同学有时候会称我“主播”,大多数时候腼腆地笑着接受,一直觉得无论怎么,自己和电台节目又近了一些,我开始收集好听的音乐,好的文章,虽然我知道校内听的人不多,但我乐在其中。
高中的时候开始接触到网络电台,听podcast(播客),接触到形式更加多样的电台节目,紧张的学习后,每晚都是我最放松的私人时光,我感受着那一份温而不沸的情怀,偷偷抄下那些让我打动我心的句子,我拿着自己小小的ipodnano,在寒冷的操场,在无人的楼道,录下我认为珍贵的东西。
高三前的那个暑假,我在片刻(就是现在的片刻网)上看见了主播招收通知,我尝试着投了一份干音(纯人声每天BGM的音频),得到了对方的悉心指导和认可,片刻那边说我可以成为他们的一员,不过要保证每月一定量的节目产出。
很可惜,当时即将步入高三,在和我爸交涉失败之后,我哭着回复“对不起,我要高考了,不能做节目。”
我依然记得第一次自己剪辑成第一期节目的那个凌晨,四点多的时候,我把所有的音轨混缩完成,戴上耳机听着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的“干音加音乐”成品,真的是泪流满面。
上了大学之后我有了很多闲暇的时间,我加入了学校的电台,重拾爱好。为了我的电台,我自己学了AU(音频剪辑软件),学了PS做封面做图,去图书馆借教写文案的书,我接触到了很多和我的专业很不相关的事情。我并不觉得这是不务正业,相反,我觉得很奇妙,因为自己的爱好,我见到了很多未曾见过的世界。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电台《蓝绿调频》,我有自己合拍的节目组,我甚至加入了《为你读英语美文》(一档英文美文朗读节目),成为他们主播团队的一员,我们一起挑战高难度的英文广播剧,我们有着几十万的粉丝,我收到过很多听众的留言,他们说维安我很喜欢你,你的声音很温暖。
对了,"维安“是我在节目里的名字,要不是没有这么多年的念念不忘,也不会有这样的回响,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可以成为“电台主播维安。“我也不知道我还可以成为有这样的可能。
有时候躺在床上,听着自己的节目,想着小时候的自己也曾这样听着别人的节目,一时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过去心底的小梦想渐渐听到了回声,而一晃眼已经十年了。
喜欢这样一句话:“真心喜欢一个东西到某种程度,宇宙会推动你和它之间的距离。”
我曾经和别人开玩笑,说我这人真的没什么恒心,所以一直以来也没做成什么大事,可能只有做电台节目这一件事情是一直坚持到今天吧。因为喜欢,就是喜欢,就是戴着耳机坐在直播间里就觉得自己会发光的那种喜欢。
因为喜欢,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会想要追求更好的,因此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不仅仅是在做制作一期节目啊,我也是在做我自己啊。
虽然我觉得现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我可以一点一点的改正它们,做得越来越好。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坚持做下去,目的不是为了仅仅习得一个技能,而是在这个学习与坚持的过程中,用你的爱好塑造你自己。
很多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在做的事情又不知道意义在哪?
我的建议是:选择+坚持+等待:
①:选择是指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东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花费多一些时间去尝试去筛选都没有关系,我们并不从出生时就带着标签指明天赋和兴趣所在,所以我们需要和不同的事物相互碰撞,自我探寻。
②坚持意味着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所谓速成和一劳永逸的想法都是自欺的。
③等待是一个动词,也是一种状态:不得不承认有时候量变促成质变需要某种好运气,可是等待不是焦灼于“怎么还不成功,我都做了那么多了。”而是把花费在迷茫上的时间想想“我还能做些什么”。
对二十岁的我来说,十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占到了我生命的二分之一。年岁渐长,我得到的资源和眼之所见的风景都是愈加开阔的,所以我们能够得到的回馈也会是呈现一个增长的态势。
我觉得在二十出头的年岁,生活在大部分时间还是慷慨而仁慈的,念念不忘的东西也容易有回响。
我很感激我的过去,让我拥有当下的一切,虽然不多,却支撑着我继续做很多事情。我不知道我明天可以得到什么,但我知道,我就像一个辛勤的农人,在春季播下最饱满的种子,悉心地浇灌,到了秋天,我总会有收获。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也在为未来制造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春日的繁花,夏日的浓荫,秋日的晴空和冬日斜阳浅浅,我都不会错过。
我所理解的“妙不可言的等待”,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着无所事事,而是把你花费在迷茫和叹息上的时间用在做好当下的事情,允许付出和收获之间的时间差和那些失败的可能性。
我一直用此刻的付出预支将来的收获,因此随便哪种未来都让我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