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八点半,我下班回到宿舍。洗漱整理,然后坐在床上翻看手机。过了一会儿,大地震动起来。
“好像有火车从头顶上开过去的感觉”,我的第一反应是地震。持续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钟,接着,隔壁的小伙伴已经跑出来了。
我们住在单位的二层小楼的一楼,跑出户外是很方便的,但是我没有跑。因为等我反应过来,震颤已经告一段落。
“这里有震感?”我立即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接着,大家都在问刚才是不是地震了。
“2021年12月22日19时46分,常州天宁区发生4.2级地震。”中国地震网秒发了消息。
这下热闹了,某信群里,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有关地震的吐槽。各种实况报道,还有各种恶搞图片,在网间疯狂传播。
“我朋友的邻居,刚才地震发生时,从二楼跳窗,摔断了腿。他可能是本次地震中唯一的受伤者。”这个段子很好笑。
“4.2级地震,有震感,没有破坏力。”“本地没有大的断裂带,不会有大地震,我们的住房可以抵御7级地震,所以大家不必紧张,继续睡觉。”一位自称地理老师的人出来“科普”,不辨真伪,但是很有效。
“常州地震,南京上海有震感。”网上的消息传得很快。根据朋友圈里的信息,浙江湖州的朋友也感觉到了。
11月17日下午,大丰也发生过5.0级地震。当天,我打电话回家,妈妈说她没有感觉到。
在我印象中,1976年唐山大地震,当时是夏天,那时信息传播渠道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后来听说,那场地震遇难人数多达24万多,损失惨重。那时,我们住在老家的平房里,后来集体号召搭建防震篷。那种用木棍搭成人字形,上面覆盖一块遮粮堆用的油布,外面再排上成捆的玉米秸秆。那年夏天,我们在胆战心惊中度过,那也是我们对地震的最早认知。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学习历史,知道了东汉时有个叫张衡的人,最先发明了地动仪,据说能准确测定地震的方位。
地动仪的原理,也很简单。记得历史书上还附了一张图。大致上是一个圆球,四面分别竖立一个龙形的柱子,龙嘴里分别衔一个珠子。地震发生时,球身晃动,龙嘴里的柱子掉落。根据柱子掉落的方向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
尽管如此,地震的预报是最难的。尽管如今科技发达,但是目前地震预报尚不成熟,一般只是事后由中国地震网公布信息。
因为地震预报的难度大,而且兹事体大,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大众心理恐慌。所以地震预报,有严格的规定,除了官方发布外,其他个人无权发布,更不可主观猜测。
“小震不需跑,大震跑不了。”不是人们悲观,而是对客观事实的概括。
曾几何时,我们高喊“人定胜天”,到现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认为这是一个信号,也是一种进步。
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多么渺小。我们只能做到敬畏自然,尊重科学,不断探索,快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