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有计划

(一)娃娃家里的出行计划

生活中,我们外出游玩时会和家人商量一下出行计划,比如去哪、什么时间去、需要带哪些物品等等,孩子们也会参与其中,所以他们已经初步有了制定出行计划的生活经验。快瞧,娃娃家里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制定出行计划啦!

“我们去搭建区野餐吧!”娃娃家的茉茉提议说。

“不行,搭建区还没有搭完呢!”

“那我们去看表演吧!”

“可是我想去烧烤店吃烧烤,我们好久都没有去啦!”

洋洋和糖糖的想法出现了分歧。

这时,小段提议说:“要不我们计划一下!就是先去哪里再去哪里!”

这个提议孩子们纷纷表示同意。

“先去哪里好呢?”

“我们先去看表演吧!搭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搭起来呢!”糖糖说道。

“对!可以先去看表演,然后去搭建区参观!”

“对了!我们还可以去野餐呢!”

“野餐需要带哪些东西呢?”

“需要带着饮料、水果、零食…”

“还需要相机,我们可以拍照!”

孩子们在做外出计划的过程中聊的热火朝天。而且呀,他们边聊边用符号表征的形式把计划记录了下来,这样一上午的活动就被安排的非常合理啦!


教师思考:

以上孩子们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能根据活动的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比如先看表演,看表演的时间搭建区就搭好了,这时候再去搭建区参观、野餐时间就刚刚好。

(二)我是时间的小主人

从娃娃家的孩子们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大班孩子做事情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性,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但是,我也会经常听到有家长和我说孩子晚上贪于看电视,不能很好的安排时间;也有家长说,如果今天有数学练习单等“小任务”的时候,孩子有时候回家先玩,等晚上才开始完成“小任务”,导致晚上很晚才睡觉。

以上这些事情可以发现,孩子们对于下午离园回家后的晚上时间没有计划性,基于此,考虑到孩子们在娃娃家都知道做计划,为何不引导孩子们制作晚间计划呢!

所以,我开始利用活动区讲评时间和孩子们开展讨论:”从幼儿园回家后晚上的时间都可以做哪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如何安排晚上活动的先后顺序?”等。

孩子们就此也展开了讨论。

“晚上睡觉前可以和妈妈一起读书,妈妈每天晚上都会给我讲故事!”

“晚上吃完饭可以出去散步,去小区玩一会儿!”

“晚上如果有调查表还要先完成调查表!”

我接着追问:“如果晚上有调查表需要小朋友完成,你们先完成调查表还是先玩呢?”

“先完成调查表!”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不赶紧写完就会忘了写!”

“还会因为写的晚了就让我们睡觉晚了,然后早晨就上学迟到了。”

“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你们都会安排自己的晚间时间。你们可以把自己每晚的计划写下来,根据计划来安排晚上的时间。”我进行了简单的小结。

于是,孩子们首先对当天晚上的计划进行了表征,也有的孩子每天晚上回家后都会写一个晚间计划,慢慢的成为时间的小主人。

教师思考: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逐步要向小学过渡,所以科学规划自己的时间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比较重要。通过师幼共同商讨、制定晚间计划可以让孩子们慢慢有时间观念,也能进行自我监督,这为孩子们上了小学以后,晚上要有计划地完成作业做了良好的铺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