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青少年的需要与问题
1.青少年的界定
对于青少年年龄的界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义为13-34岁,我国共青团定义为14-28岁,有些组织定位为14-25岁。总体来说,青少年期是由儿童转向成人的过渡期,是个体从不成熟转至成熟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连接着不成熟与成熟的两个自我,因此也是人生发展直线上的一个蜕变、转折、转型或转换期,这种转变或转折比人生其他任何阶段都要广泛和深入,因此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是自我辨识与认定的重要时期。
青少年的特点:多变、创新、反叛
青少年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独立(人格、经济、价值观)、认同(性别、自我)、社会角色(家庭、婚姻、职业)与社会关系。即青少年在此人生阶段需要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发展独立的价值观与经济能力,并通过社会角色的学习拓展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与沉淀,为将来的独立生活奠定所必需是社会基础。具体包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出符合社会所规范的性别角色要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谋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为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青少年的问题:青少年的问题呈现出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在描述青少年问题时,要尽可能避免对青少年的标签和排斥以及不自觉地参与青少年问题的主观建构,要更多地从社会环境和青少年个体成长的互动状态中去理解、体会、包容和倡导。
考点2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由于青少年所处人生阶段具有独特性,即过渡性、快速发展性等,这就使得社会工作者在面对这一群体时必须更多关注介入的立场、方法、思路与宗旨,唯有此才能更好地协助该群体顺利度过该人生阶段。
其特点主要包括:
1.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面对青少年的“反叛”、要求独立以及不断面临着“心理断乳”而带来的震荡;标新立异、唯我独尊、追求自由等等,社会工作者更加需要秉持和运用接纳、步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服务对象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运用
基于青少年的特点,社会工作采用融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其中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方法,对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发展有十分明显的启发、帮助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工作或团队活动,对于吸引青少年参与发挥积极正向的群体示范效应效果明显。
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青少年的发展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通过政策倡导来整合更多社会资源,促进青少年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的环境优化。
考点3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生物进化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论、社会文化论等主要观点。
2.青少年社会服务的基本内容
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考点4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整合地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社会工作者在建立专业关系时的主动性、外展性技术,开展服务活动时的群体性、体验性和创新性手法,都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的特点之一。自我探索、生涯规划、历奇辅导、青少年空间等服务项目成为促进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手段。实务研究则是发展本土化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