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中讲过:叫醒你的不是闹钟,是梦想。而我认为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不是梦想,是每天有弹性的业务量而获得的一堆堆和蔼可亲的毛爷爷。因为这个比较实在的原因,我每天尽可能地在工作中调整到最佳状态。
每天的日子如同上紧的发条,不容有纰漏。认真地与客户谈判,努力做好每一单业务。并且加大任务量地带好手下的实习生。充分地利用好每天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安排每天的工作量。
工作中的状态,激情澎湃,如同打了鸡血,浑身都是力量,加满油。
"努力到无能无力,拼命到感动自己。心里默念"
种种原因背后,因为我缺钱,穷过的日子,我不愿再重复。也不想因为缺钱-这个原因被琐碎牵绊,扰乱心绪,阻止一些事情的完成。
每个现象的背后,肯定都有对等的原因呼应。索性就啰嗦一下简单讲讲老王家的老底吧!
老王家祖上往前倒腾好几辈子都很穷。从清朝开始一直在河南开封一带,靠打铁维持生计。穷苦人儿出生,家里的男丁都是黑黝黝的皮肤,瘦高个,力气大,天生的卖苦力相。虽然经历民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发开到21世纪的新时代。早已不在打铁了,但是依旧给人的感觉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铁匠形象,依旧穷,可以想到的穷。
50年代的西北农村,其实大家都穷,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人口增长快,恶性循环。
老王是我的父亲(出生于1959年),在族里排行老十。(共计排行到王十七)。族外周围人都叫他“老王”。我们姊妹也跟风这么叫他。生活中的老王就像一个小领导,我们都愿意感应他的号召,无论贫穷或者富贵,就觉得踏实,有安全感。
小时候日子穷,老王与我的4个亲叔伯成家之后,就不住一起了,各立门户。那一年应该是1986年,家里依旧穷。家里以农业为主,一直辛勤地在农业上耕耘,但依旧只够口粮。分家中,爷爷给老王家(我父亲这户)留下的财产就是一头牛,一个大水瓮,一个铝制锅盖和口锅(当年小姑父在西开公司发的家属慰问品)质量是相当好。还有有一样老古董,是老王17岁时,隔壁村集会,扎飞镖赢地小物件-辣椒油罐。至今家里还在用,即使很旧,家里大部分东西都在更新替代。但这件战利品依旧不舍得扔掉。因为它代表着流金岁月,代表着年少的小王是个“英雄”。据说这个物件当年值3毛钱。(这些都是老王给我们讲过的)
靠着“家产”起家是何等地费劲,老王依旧努力。当年高中毕业的老王,上了自考的大学-中文专业,学习写作,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用手指头一想肯定是失败了,不然大家肯定会听过他的名字,而不是什么贾平凹,陈老等等。
贫穷的日子依旧艰难得过着。母亲在家带孩子,同时从事繁重的农活。老王出去给人带工,盖房子。我们家终于在1990年开春盖了几间屋子。盖完房子的家,一无所有,一毛钱都找不出来。
有一次门口的吆喝声,久久无法散去。“卖粽子,卖粽子”,声声刺耳。物质贫穷的年代,小孩都馋这东西,我姐甚是。但是家里拿不出一毛钱去买,我姐在门口又蹦有跳,哭着硬要。当时的老王和我奶奶以及母亲躲在家里不敢出去,很丢人。因为给孩子买不起粽子,又心疼孩子。我猜想那时候家人的思绪是复杂的,心痛的,痛苦的。最终的结果是:爷爷路过我家门口给我姐买了一个粽子解了围。
一晚地辗转难眠,天蒙蒙亮,老王第二天早起就骑着二八式的自行车去西安找活去了。破斧沉舟式的心态去行动,终究是有结果的。两个礼拜后就领到了工钱。让村里外出回家的男人捎来钱给母亲补贴家用。
其实日子就是这样过活,穷也得过。毕竟年轻,全是就有一身力气,又没什么别的背景和门道。
伴随着我的出生以及繁重的农业劳动,如果长期靠母亲一个人去坚持。毕竟是有难度的。老王决定借亲戚钱开家店营生。日子接着也就变好了,这也是一个新的转折点。
时光如梭,岁月易逝。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当然我们也不例外。理解不了一种活法就是老王的活法-“老王家有嘛事都有老王,闲心操了一辈子。” 老王除了要管自家,还有一个好吃懒做的弟弟需要接济。(我的亲小叔)。
小时候我们仨上学时,每年的9月份以及开春阴历正月十五,永远记得大额的学费,让人发愁。凑齐学费后,老王每次都要念叨一遍"好好学习,不要丢人。在农村,学习是唯一出路,一定要脱离农业社等"。对于这些话,在我和我姐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导致我们的学习压力很大。尤其是我姐,学习简直太认真,太玩命。熬夜学习,很少玩,手上都磨出疙瘩了。我对姐姐小学到高中时候的印象都是学习,在没别的。因为我们打小就明白钱赚的太辛苦,不容易。除了我们的学费,小叔的两个孩子也来找老王借学费。老王欣赏读书人,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咬着牙,紧巴着自己也会借给他们。(可以直接说拿,因为从来不还)。
小叔的生活观,我永远看不明白。嗜赌成性,从年轻到年老,一点不改变。身上有一毛钱也不会买颗糖,而是去赌一把。据说这瘾很重,从来不赢。家里粮食、果树,卖钱了,赌。狗老了,卖钱,赌。母羊下羊羔了,卖钱,也是赌。孩子的学习从来不管,没钱上学就找老王和我三伯-他的哥哥们。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时而会喷涌而出。年轻时老王也想好好指导他生活方式,但又管不了。小叔依旧自由洒脱地活着,在自己世界里徜徉,即使穷地叮当响。对于这种态度,其实我是有看法的。但我不能过多谈自己的看法和评判他,毕竟是长辈。
即使今年的今天,小叔已经54岁了,日子还是过的一团糟糕,穷得让人看见想哭。我们家的日子过得好了许多。老王还会经常管,偶尔问问老弟弟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看不明白这些做法。母亲时而也会抱怨:“你是准备管他到死吗”。老王说:“他要是死了,我也就不管了。”母亲抱怨终归是抱怨,但是从来不掺合他们兄弟间的事情,完全听从老王的安排。
去年老王凑钱,借钱给我兄弟买了房子,穷的叮当响。同时小叔终于也从各个亲戚那里凑了点钱,在村里盖了房子。这几年没有积蓄,最后的余额不太够付工钱了。工头腊月天天来家催帐。催小叔,他丧着脸说没钱,别人拿他没办法。
工头就天天往我家里跑,老王着急上火,自己没钱,却又不好意思张口找我姐俩要。最后有一天大晚上被人家催钱闹心地自己发脾气,被我们看见。姐姐索性二话不说,第二天去邮政取了钱,一早给工头付了钱,才安心舒畅。
其实钱这东西,挺重要的,解决了问题,让老王心情舒畅,我认为值得。
老王有时候也会自我抱怨,“要是自己有钱,就好好管弟弟,给他点钱,让他吃好点,活的像个人样子,精神状态好,有底气,”
但是老王毕竟是在农村,广阔天地,创收始终是要少一些。所以这些思想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去赚钱,穷过的日子我们更需要钱。因为它真的很重要。
小时候我们经常随大人一起劳作。摘苹果,摘桃,搬玉米棒子,拾麦穗等。各式各样的农活都做过。但并未觉得不可接受,累或许快乐着。
小时候穷,奢侈地吃不起香甜的冰棍,穿不了漂亮的花裙子,扎不了鲜艳的头花等等。但对于现在的我而言,这些都可以满足。只不过我大龄而已,也用不着这些。但我可以保证我的孩子拥有比这好的一切。
小时候的经历,很宝贵。让我们明白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赚钱的辛苦。钱的宝贵价值。
如果有钱,小叔会过的硬气一些,老王就不用太操心。
如果有钱,西安的房子立马买一个。弟弟就能及时订婚。老王和母亲也不会晚上失眠,怕耽搁孩子的婚姻大事。
如果有钱,老王可以背搭着手,自由自在得散步,不用想着法子还在赚钱,做他的小买卖。
如果有钱,老王可以心无旁骛地搞创作。我也想一起。
如果是什么,如果会变成努力后的结果。我相信会的,在不久以后。因为我们有赚钱的冲动性以及目标。
因为穷过的日子,我们更懂地钱重要性。
钱能赚来,也能花走。重要性就是它的有用性,在我们心中。也在你,你,你的心中。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