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现状调查
目前我国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处于1+2+4的模式。(1是儿童,2是父母,4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他们大多任性、霸道、依赖性强,自理能力低下,意志薄弱。通过调查得出如下结果:调查189名幼儿,霸道的占35%,任性的占27%,不合群的占15%,习惯良好的占23%.
二、家长现状调查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得出:幼儿所处环境及生活背景差异很大,家长的教育方式千差万别;家长教育理念及行为存在许多缺陷,缺少科学的育儿方法,严重影响了幼儿好习惯的形成。
三、农村家庭幼儿好习惯养成的创新策略
如何提升农村家庭幼儿好习惯养成,成为我们探索研究的问题。经过一年的对比研究、跟踪实践,得出以下创新策略:
1.家庭环境诗意化,深化规则觉知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蒂说过这样一段名言“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有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感恩……”可见家庭环境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每个家庭可以根据家庭情况自创诗意化的家庭环境。
(1)创设家庭主题墙饰,以环境育人。
我们知道,幼儿是通过感知表象,也就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认识客观事物,具体的表象左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因此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可以结合幼儿园的养成教育活动,在家里的一面醒目的墙壁上创设好习惯故事、儿歌的情景画;家长每天可以利用休息时间与孩子一起说好习惯儿歌、故事,还可以表演。比如:为了督促宝宝养成爱刷牙、坚持刷牙的好习惯。可以在家中墙面布置一块“小熊刷牙”情境画。幼儿每天可以看到小熊刷牙的画面,家长在及时的引导,他们能形成爱刷牙的好习惯;另外为了调动幼儿刷牙的兴致,家长和宝宝还可以创编“刷牙歌”(小牙刷,手中拿,小宝宝,爱刷牙,上面牙齿往下刷,下面牙齿往上刷。左刷刷,右刷刷,里刷刷,外刷刷,早也刷,晚也刷,牙齿雪白笑哈哈。)有了这样的情景画面及刷牙歌的引领,孩子们都能在家里养成爱刷牙的好习惯。另外有的宝宝不爱睡觉,家长可以把宝宝的卧室布置的温馨惬,富有童话特点,让他哄玩具入睡,或者编“宝宝睡前儿歌” (月亮爬上小树梢,小小月儿轻轻摇。提醒宝宝该睡觉,睡前准备要做好。食物吃得别太饱,饮料喝得别太高,漱口刷牙别忘掉,洗手洗脸再洗脚。上床之前要排尿,上床以后不乱叫。 脱衣叠起摆放好,盖好被子防感冒。问声晚安少不了,妈妈心里乐淘淘。睡眠充足发育好,身体壮实个头高。)等,幼儿在诗意化的家庭环境中,在家长的引领下边说儿歌边表演的过程中对行为习惯有了思想上的认识,从而深化他们的规则觉知。
(2)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幼儿养成好习惯的基础。
除了诗意化的家庭主题环境,和谐的家庭庭氛围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因此作为家长自身要起到表率榜样作用。比如,自己按时睡觉起床、进餐;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能够与家人和谐共处,尊老爱幼等等,那样幼儿也能效仿成为这样的父母,反之亦然。俗话说得好“什么样的父母养育什么样的孩子”,因此要想孩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
2.家庭生活常规符号化,激发规则意识。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因此家庭教育也必须扎根于幼儿生活,家长要结合幼儿园活动,做好家园共育。从生活常规着手,砸实德育过程“知”的培养基础,才能有“情”的产生和“行”的开始。比如幼儿园为了让幼儿养成好习惯,在场地内设置一些标志规则标志,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幼儿活动的地方也布置上与之相匹配的提示、警示性符号和标识、图示等,随时提示、引导、指令幼儿,来增强幼儿自我约束意识,做到入厕、喝水、进餐、就寝、游戏都能按规定去做,按标志行事,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从而引导幼儿知道家里也应该按这样去做。3.以特殊日子为契机,创设家庭活动场景,调动规则情感家庭活动场景是幼儿养成好习惯的重要环节。比如“宝宝过生日”了,家长可以根据生日场景购置一些蛋糕、蜡烛;爸爸妈妈要送的礼物等图片创设生日的主题墙,这样为幼儿过生日创设了温馨的气氛,让他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从而也可以让他将爱反馈给家长。生日当天可以请宝宝的伙伴或亲属和全家人一起“parry”。通过这一活动场景,孩子能体验到文明交往、合作快乐、感恩分享等活动环节。这样幼儿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了情感体验。而情感具有感化、感染、迁移、实践等作用。幼儿在情景中所感受到的唤起了相应的情感体验,能使幼儿在认识上有所提高,也就提高了他们由知向行的转化速度。——引导幼儿我想这样做。
4.家庭活动系列规范化,养成规则习惯。
一个好的家庭,能为幼儿提供好的行为先瞻。家长可以结合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和各种特殊节日制定系列家庭教育活动。如“每天半小时读书”、“每天半小时劳动”、“每天早晨文明问候”、等。家长可以把这些活动以视频照片、案例反思等方式记录下来。这能激发幼儿文明名礼仪、学习劳动等的内在情感,从而使家长也向合格的家庭教师迈进。5.家庭社会活动实践化,提升规则实效家长可以组织“双休日亲子游”作为一项新举措。通过“亲戚家的文明小客人”、“广场小小环卫员”,“公共场所文明小天使”等系列活动,使幼儿在脱离幼儿园的环境,没有老师的关注下,仅在家长的引导下表现出文明行为,真正加强了幼儿的文明意识,使真实的文明行为得以强化。使幼儿做到——自觉这样做.实践证明,我们创新的以上家庭教育五步模式对农村家庭幼儿好习惯养成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四、效果
1.幼儿的行为习惯在不同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家长的反映,在家里不挑食、能主动帮父母做家务、能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越来越多。例如,对“每天早晚是否自己穿脱衣服”这一行为进行调查,开展活动前,我们抽查小(1)班20人,不能自己穿脱衣服的占70%,活动结束后只有15%不能自己穿脱衣服。可见幼儿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改观
2.家长的育儿观念得到提升通过教师的引领,家长更重视养成教育培养的实效性,还可以实施科学的育儿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使家长成为幼儿合格的家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