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读《乱世佳人》,对于其中的一个细节印象深刻。阿什利参战被俘,监禁在条件最恶劣的战俘营--罗克岛。有一个机会可以摆脱恶劣的环境,就是宣誓效忠林肯,然后以北方士兵的名义去边界和墨西哥战斗。但是,阿什利果断的拒绝了。对于他的选择,妻子梅兰妮非常赞同并且感到骄傲,而郝思嘉和巴特勒却觉得这种选择太愚蠢了,应该假意宣誓,然后再找机会逃跑。
两种不同的选择,折射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郝思嘉和巴特勒是利己主义者,认为活在世上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活得舒适,而对于他人并不会表现太多的同情和关爱。阿什利和梅兰妮属于理想主义者,认为世界上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责任、信仰、同情,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所有也要尽力帮助别人。所以,在面临战争时,阿什利和巴特勒都明知道这是一场已经注定输赢的战争,阿什利选择参战,为了责任、义务和家族荣誉---当然,他的内心是矛盾和痛苦的;巴特勒选择发战争财,他痛恨南方虚伪的社会制度,并且用言语和行动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时常在聚会时嘲弄满怀信心的亚特兰大人,穿越封锁线运来生活必需品,并高价卖出,而且将所得兑换成了金币存在了英国银行---因为战后,南方货币一文不值。很明显,现实生活中,巴特勒和郝思嘉这样的人会生活的更好,会有优越的生活环境,会有丰厚的收入。而阿什利和梅兰妮,却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仰仗郝思嘉生活。
阿什利和梅兰妮的选择代表了他们那个阶层的精神追求,所谓的“贵族精神”,就是把生命排在责任和荣誉之后。而且,他们在做这样的选择时,心里很清楚,自己以后的生活会特别困难,以往那样养尊处优的生活将一去不复返,但是,还是遵从内心的原则,维护荣誉为先。巴特勒一样清楚的知道,暴富需要环境:一种是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在这样的环境下,财富是逐渐积累的;一种就是发国难财,一个国家即将灭亡时,各种资源奇缺,正是囤货卖高的好时机。所以,巴特勒没有去参军,而是选择发一笔横财,当然,最后他还是在亚特兰大沦陷时决定为了培育自己而又将自己驱逐的社会作战。
如今,像阿什利和梅兰妮这样的精神贵族应该少之又少了,放眼望去,满是为了利益和生存精于算计的巴特雷和郝思嘉。但是,我并不排斥这样的利益追求者,因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社会才一直向前行进,经济才会迅猛发展。我尊重精神贵族,但是并不希望我们社会上有太多的精神贵族,因为精神贵族不看重利益,只是最求责任和义务,这样的精神追求其实对于需要发展的社会而言,用处不大。不过,有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古今中外皆是,就是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不管当初使用了怎样的发家手段,财富所得者们总是希望能够给自己谋得一个贵族头衔。因为进入上层社会并赢得他们的尊重,需要这样的一个头衔。所以,如今贵族培训班应运而生,满是淑女名媛礼仪课程,并且价格不菲。很有意思,这也许就是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离乱在现实中的实际体现。
人很矛盾,很多人知道是非黑白,但是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事情,真的很难进行选择。我们很多人为了生活而生活,既不像阿什利,也不像巴特勒,因为他们毕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的后果会是什么,而我们很多人却活得非常的糊涂,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而活。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可是他所说的糊涂是在看透世事的前提下选择的糊涂,我们很多人是真的糊涂。生活是一个满是选择题的随机试卷,每个人的题目都不相同,因为选择不同,随机出现的下一道题也会不同。怎么答这份试卷,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需要明白自己真正的所需,按照自己的所需一道题一道题的接近自己的目标。
郝思嘉活得非常痛快:目标明确,执行力强。阿什利活得纠结:心里追求的是一种境界,现实生活又是另一种境界。所以,阿什利一直很羡慕欣赏郝思嘉。精力充沛、行动力强的人确实非常能够招揽人气,容易成为众人的中心,而这样的人更容易活得成功。所以在战后,同样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郝思嘉利用各种手段,努力撑起了塔拉庄园,艰难地保住了父亲打拼下的土地,并让一家老小吃饱穿暖;而阿什利,作为一个堂堂男儿,只能依赖郝思嘉生活,由郝思嘉为他们一家提供生活来源。安闲若素的贵族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存活,一旦离开了舒适的环境,面对生活的激流容易手足无措。实用主义者就像顽强的小草,无论是怎样的环境,都能游刃有余的迎风招展。社会普遍意义上,都比较欣赏实用主义者,所以宝哥哥最后在家族的安排下娶了世故圆滑宝姐姐,而不是追求阳春白雪的林妹妹。其实很难判定哪一个好,哪一个坏,如果单从生存哲学来讲,当然,郝思嘉的实用主义者当之无愧受到推崇,但如果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讲,饱读诗书并对世事有通透简介的阿什利更值得尊重。
在面对类似阿什利的境况时,到底该如何做选择呢?是果断拒绝保持尊严和良心,还是屈意应承,见机行事?我想,还是选择后者的多吧。所以说,贵族还是稀缺的,不是谁都能做得了贵族的。我们只求活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做人的原则,不作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在这样的前提下,保证自己和家人的衣食无忧,也不枉为一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