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时候,如果不缺钱,环游世界是那时候的梦想。
现在,也去过了几个地方:武汉、南宁、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新疆乌鲁木齐、喀什,贵州贵阳、毕节,重庆、长沙、郑州、张家界、厦门、阳朔,今年3月底去了昆明,每次出行,都觉得很累,回来后短时间都不想出发了,那么短的假期不如在家好好睡觉,搞搞卫生。
我觉得旅行,路上过程其实比终点更重要,就拿之前去川西,我一个人去自驾,每天早上睡到九点多自然醒,收拾收拾吃吃早饭十点多才出发,具体晚上住哪,取决于玩到了哪,晚上我就找那附近的酒店,既然是旅行,那就是放松的,总不能比上班还累吧,不然那我为什么还要旅行,不去上班,上班还更轻松还有钱。
02.我过去的工作是带团出境,不到三十岁时候就去过了30个国家,
而且都是不止去过一次。再加上自己大学开始国内旅游,也去过十几个国内城市。最后的结果导致我对陌生的事和人没有什么期待感和好奇感。整个人就挺冷静的。感觉无论什么事发生,什么人做什么事,都有原因,我不会觉得超出预期。物欲也挺低的,主要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整个人就挺理性的。
旅行最初对于我确实是集邮,打卡式疯狂刷国家刷地方,但是没有深入地了解,走马观花地看,很快就会厌倦;其实生活不会因为你换了个地方就真的能重启了。
生命里的感受力才是最重要的,楼下的花草树猫,远方的高山大海,房里的艺术书籍,卢浮宫的世界名画,其实最终都是你如何去内化感受。
03.高中毕业前基本都在学校学习,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省城,也只是家跟省城两个地方。
高考完第一次借着剧组兼职的机会去了济南,走马观花的在那里待了一个多月,虽然时间不短,足够在那个城市静下心来感受一下城市的氛围,但是由于那时候刚从学校出来没多久,不舍得花钱,所以休息的时候基本都呆在房间,活动范围也仅仅局限性剧组住的酒店跟拍戏的场地。
后面读大学那会,靠着兼职的钱自己一个人背着包到处去玩,一条线一条线的玩,向西玩到新疆西藏,向东玩到内蒙、东三省,也沿着海边从青岛一路浪荡到广东茂名,出行基本都是大巴车或者共享单车,住的地方也是几十块的青旅,为了省钱在过好几个机场待着过夜,认识了一路的人,也留下了一路的回忆。后面工作后,因为工作会出差的原因或者借着休息的时间,将之前没去过的城市版图一点点的补齐,城市很多,版图也很难完整,不过与之前独自出行最大的感触就是从容了很多,不像之前那么狼狈,但是也没了之前那种青春的感觉。
前段时间看到大家发出来的旅行照片,总有些感触,之前出去虽然照片没有留下很多,但是说起来当地的特产、小吃、人文风景总是能说起来很多,现在去好像只有走马观花式的拍照留痕,多了记忆,却少了回忆。再到现在基本节假日都是宅在家,打扫家务或者看书养花,再或者去周边的野外徒步爬山。
徐霞客游记里面曾经告诉过我们“要寄情于山水之间,然悟道终在人间烟火,不管如何,”
都是离不开人间烟火,不管是旅游城市还是生活的城市,只有认真感受了才能叫出行,凑热闹的话还不如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