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应用篇”、“记录篇”、“收集篇”、“心法篇”共4部分,都是作者在自己做笔记过程中的实战经验,值得一看。
强调了好笔记是智慧的土壤,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增援未来的自己,中心思想还是flomo的哪句话:持续不断记录,意义自然浮现。
01应用篇: 增援未来的自己
讲如何使用自己的笔记,笔记有什么作用,探讨笔记的用途,强调了笔记对于个人知识管理和未来决策的重要性。
a、作为想法的来源:当需要年终汇报、主题演讲的时候,可以进行关键词搜索,查阅自己以往积累的相关知识点和一些零散的感悟。与网络搜索来的不同,因为是自己积累的,所以汇报起来更有掌控感,也更加有拓展空间。
b、作为线索的来源:触类旁通的方法论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方法上的启发
c、作为“依据”的来源:头脑中很多思维模型其实是相互打架的,不能共存的,但我们遇到一些很难抉择的事情,通过过往记录的一些模型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当前的背景和目标更加适合使用什么模型做决策。更多的记录和思考能够将一些不合理的模型挤出去,稳固我们的核心模型,使我们的内核更加稳定。所谓持续不断记录,意义自然浮现
02记录篇:用自己的话记录
“笔记的方法”的核心:如何记录,以及记录什么
a、用自己的话记录:大脑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越困难;反之存入越困难,提取越容易。重要的不是记录的过程,而是思考的过程。
卢曼说,“不写,就无法思考"。也就是说,用自己的话记笔记,精髓不在于“写了什么”这一结果,而在于“倒逼思考"这一过程。
b、记录有启发的内容:问问为什么我觉得还不错,我是见过类似的东西吗,还是有什么我从中感悟到自己需要学习或提升的地方了?
c、记录反直觉的信息:从中摘录思维模型,同时理解其所适用的条件信息,有利于打破思维惯性、激发思考、认识到自己的思维盲区
d、记录情绪波动的事情:记录情绪、促进对自我的理解,大量记录后,就能认识到自己什么时候会有情绪波动,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缓解,同时看看过去的自己,为过去的自己松绑
e、记录实战经验:经验很好获得,实战经验很难得,要做到吃一堑长一智,着重了解自己实战中的反馈和自我感受,持续积累自己潜在的能力
f、尽量核心内容:在积累多了之后可以将相关笔记结合起来,删繁就简,拿到自己稳定的内核在哪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核心认知,也避免笔记臃肿
g、不断回顾:巩固自己的核心认知,不被外部混乱的信息带偏。不断复盘,创造复利。
03收集篇:主动收集而不是被动接收
讲信息来源怎么做,收集什么笔记
a、做加法: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可以用具体的问题做牵引,去抓去相关信息和相关作者。
把他人作为信息源,了解他人的实战经验进行记录学习,留意提及的细节、重点听如何复盘失败经历。
b、做减法:对自己的信息源进行觉察,如果是自己已经了解的信息,那么可以取关,不困在信息茧房看着夸赞自己认可的东西乐不可支;
避免信息成瘾,世界上的信息很多,领域也很多,不是所有信息我们都需要长期保持关注并深度钻研的,时间要花费在能有成果的事情上,有空闲再留给其他信息,对信息要有所取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经济学家Ming Hsu教授曾这样分析:大脑会高估那些让我们感觉良好但实际并没有用处的信息,就像我们的大脑喜欢垃圾食品中那些无用的热量一样。
c、做乘法:一条信息中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理解,能形成信息之间新的相互串联,得到新的认知模型。
04心法篇:以我为主、持续不断
a、以我为主:不是所有知识都值得积累,笔记的记录是为了应用,要知道自己需要专注的领域是什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能力边界,记录自己用得上、能实战解决现实问题的内容。
b、持续不断:需要我们不断练习,持续做、反复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积累知识的复利。时间和坚持都是复利产生和生成壁垒的要素,持续不断记录,持续不断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