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
这是一座有着四十四万人口的小县城,九十年代末,小城的煤矿、铁矿和玻璃厂,以星火燎原之势开始崛起。此后十几年,大小矿业和玻璃厂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小城各地。小城像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正昂首阔步,走在新时代的潮流中。
矿产业和玻璃产业,这两大支柱产业的迅猛发展,吸引来很多外地的打工者,那些年,只要走到街上,随处可以听到操着外地口音的打工人。他们携儿带女落住在小城的角角落落,在这里工作、生活,生儿育女。
因为工业发展迅速,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成为周边几个县市里首屈一指的富庶县。
然而,自从八年前,小城申请旅游城市后,空气质量指标便成为一双看不见的手,扼住了小城的咽喉。从此之后,小城人的梦魇开始了。
由于旅游城市对空气质量有着严格的指标要求,矿产业和玻璃厂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污问题便成为众矢之的。空气检测点分散在小城各处,每月一检测,不合格就罚,而且还是重罚,每次一百万。那些年,每年向上级交的罚款就是一大笔支出。源于这个原因,矿产业被迫停业,玻璃厂也陆续搬离小城,落户外地。
随着两大支柱产业的没落,城里失去了就业岗位,外地人走了,年轻人考出去的不再回来了。因为厂子停产而失业的人,也都陆续踏上了异乡打工之路。昔日这个红火的小城突然空了。
留守在小城的人们,日子变得越来越难熬。
(二)
张志刚就生活在这座小城。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孩子,之前因为当地玻璃厂红火,张志刚便做起了煤经纪。所谓煤经纪就是把外地送来的煤,介绍给当地的玻璃厂,从中挣个介绍费。
你别小看这介绍费,那是挺可观的一笔收入。当然,这钱可不是谁都能挣的。第一,干这一行的煤经纪自己家底要厚,手里要有流动资金。因为把煤送到玻璃厂后,不是一车一算帐,而是要延后结算。外地人送煤是要拿现款的。这时煤经纪要自己先垫付煤钱给送煤的人。日后再等着找玻璃厂结算煤款。所以,这一来一往,煤经纪的流动资金是要有保障的。第二,煤经纪要有人脉,你得能跟各个玻璃厂拉上关系。不但要跟一把手拉上关系,还要跟会计搞好关系。否则一把手签了字,会计一句“没钱”,你明知刁难,也无计可施。所以,这介绍费虽然丰厚,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挣的。
张志刚因为头脑灵活,加上喜交朋友,所以那几年因为做煤经纪发了家,盖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小日子过得滋润得很。
但是,随着玻璃厂的陆续搬走,他一下子失了业。他也想出去打工,无奈老父亲身体不好,自己也是人到中年,没有学历,又无什么一技之长,出去后能干什么呢?眼看着两个孩子的学费、补课费、兴趣班费就要没着落,这可愁坏了两口子。
萎靡了一段时间后,他经人推荐,在附近的市场包了一家门面,开了一家小超市。说是超市,其实也不大,卖些生活上常用的吃的喝的用的。不管咋说吧,总算有了活干,多少有了进账。
(三)
前两天有个品牌商找到了志刚,介绍了一款新产品,推荐志刚做独家代理。产品不错,厂家也很有实力,最近在广告方面投入不少,所以知名度已经打开。志刚对这个产品很感兴趣,但一听加盟费却有些犹豫,毕竟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品牌商看到志刚有些犹豫,便说虽然加盟费高些,但你可以往下招新代理,你这方圆之内,凡是进货都是从你这里拿,出货量累加都算做你的业绩,业绩达到一定数量,公司会给你返钱。
志刚回家后和媳妇一合计,算了算这帐,觉得这事可行,只是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有点困难。志刚说,要不借一下,先把代理权拿下再说。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下一步就是找谁借钱的问题。两个人把亲朋好友数了一圈,最后落到三个人身上,其中一个就是他的发小——李峰。
张志刚和李锋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发小,他们是一个村的,是门挨门的邻居。小时候两个人不分你我,玩在谁家,就吃在谁家。两家家长也很要好,平时走得很近,谁家有个事,另一家都会倾力帮忙。所以,志刚和李锋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两人从小学到初中都在一个班里。李锋天资聪慧,在学习上从来不吃力,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志刚对学习不太感兴趣,成绩一直在中下游晃荡,但他喜欢交朋友,每到放学,身后都跟着一群小伙伴,不是打球,就是打游戏。
到高中时,李锋考上了市一中,志刚上了技校。两个人虽然不在一块上学了,但并未断了联系,只要一放假,便会凑在一起,聊着属于少年的心里话。
再后来李锋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考进编制,成为一名高中老师。志刚技校毕业后,在玻璃厂上班,后来看到别人当煤经纪特别挣钱,便辞了工作,父母拿出全部的积蓄,又从亲戚朋友那儿借了些钱,开始干煤经纪。没几年便翻了身。除了还清了借款,还有了盈余。随着收入的提高,开始起房盖屋买小车,成了妥妥的富裕户。相比较志刚,李锋的生活便有些平淡。教师这个职业,撑不死饿不着,四平八稳。除了双休,还有寒暑假,清闲是有的,不像志刚起早贪黑的。但同样,有付出才有回报,有投入才有产出。李锋的收入自然也没有志刚高,小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着。
虽然长大后的路走得不同,一个干个体,挣个自由钱;另一个有事业编,端着铁饭碗,但这不耽误他俩的交情一好就是四十年。
所以这次借钱的事,志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锋,虽然知道李锋挣的是死工资,但前些年提高老师待遇,工资上调了不少。而且两口子都是高中老师,每年高考都有奖励,学生们考得越好,老师拿的奖励越多,如果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奖励就更多。而且李锋和他媳妇都是班主任,收入加起来也不少,拿出个三万五万应该不成问题。
(四)
这一天是星期天,张志刚给李锋打了个电话,得知他在家,便说一会儿过去串个门。李锋一听很高兴,说道,来吧!带着嫂子一起来,我让你弟妹整几个硬菜,咱们喝一会儿。
志刚说,喝就别了,今天有点事想跟你说。志刚家离李锋家不远,十多分钟后,已到了李锋楼下。李锋是一楼,一楼窗外带着一个不大的小院,院子靠栅栏一边种满了花花草草,中间放着一张石桌四把石凳。这时,李锋正一边修剪花草,一边向外张望,看到志刚走过来,马上打开栅栏,迎了出来。
串门不能空手,志刚顺道买了个大西瓜提溜着过来了,李锋一边说着怎么还带着瓜来,一边伸手接了过去。两人嘻嘻哈哈进了门。
落座后,李锋忙招呼媳妇去炒菜,被志刚一把拦住,他说今儿来有点事,酒下次喝,别让弟妹忙活了。
李锋媳妇看这架势志刚是真不喝酒,说道,那你哥俩好好唠唠,我出去接孩子去。说着拿了车钥匙出去了,顺手带上了门。
这时,李锋倒了杯水递给志刚,问道,啥事儿呢?电话里不能说,还跑一趟。
志刚便把借钱的事说了一下。志刚说,这几年钱不好挣,我这也没别的可干,就靠这小超市养家糊口了,寻思着做个品牌代理,也增加一份收入。现在竞争太厉害,光靠零售出货太低。
没想到话刚说了一半,李锋就面露了难色,等志刚说完话,李锋的脸已憋得通红。
志刚话音落罢,只听李锋说,哥,我真没法启齿,但还是得给你说,不是我不借钱,是单位刚有了新通知,从现在起,一年两次的绩效工资没有了,而且之后有可能要开百分之七十或八十的工资。我这还供着双贷和两个孩子的学费,加上四个老人这几年的身体也不太好,医药费也是一项大支出。另外前年你弟妹做了个大手术,这事儿你也知道,真的是一病回到解放前,已经把家底掏空了。俺两口子在一个学校上班,现在这一变动,日子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不是我不借钱,是真借不出。我这两天也正发愁呢!寻思着周末去干点啥活儿,看能不能增加点收入,补贴家用,要不这日子还真是个问题。这次真对不住哥了,不是不借钱,是真没有,不怕哥笑话,别说有余钱,这要百分之七十开工资,上下月能接上就不错了。要不凭咱哥俩这四十年的交情,怎么着没多有少,我也得借给哥。
李锋这一通话刚说完,志刚脸上挂不住了,马上拉下了脸,他怎么也没想到一起长大的发小,他的好兄弟能一口回绝他。他觉得很没面子,也很受伤,所以,等李锋说完,志刚二话没说,站起了身,一边说没事儿,一边往门外走。
李锋也看出志刚变了脸色,一脸愧疚地一边说着对不住了,一边跟着志刚往外走,一直把志刚送出小区门外才回来。
(五)
志刚回到家,把借钱未果的事给媳妇王颖一说,王颖听了,顿时大骂李锋不仗义,为了不想借钱,编出这么一个理由来,什么绩效工资没有了,以后工资开不全了,全都是借口。现在经济不好,这谁都知道,要说教师的工资发不全,她是打死也不相信。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教师工资开不全,心中有怨气,都想着怎么去外面开小灶补贴家用,谁还能把课上好?这不霍霍孩子们吗?她一个女人家家都能想到的事,领导能想不到?所以,这事怎么想都是编的。王颖又说,李锋啥时候变成这样的人了?不想借就明说,何必胡编些理由搪塞呢,哄傻子呢?!
志刚叹了口气,说道,人都是会变的。王颖听了,更是忿忿,咬着牙说道,不是他李锋受难的时候了,前两年他媳妇做手术,咱知道他花费大,没等他张口,咱去医院时,直接带给他三万块,告诉他钱的事不用发愁,这三万以后有钱了就还,日子过得紧了,就别还。咱多仗义!不就是看着他是你一起长大的发小吗?虽说那钱他后来还了,但毕竟那钱是咱主动拿给他的。现在可好,咱需要用钱了,登门跟他借,他都这样一推六二五,哄谁呢,把咱当傻子吗?罢罢罢,从此以后他走他的阳光道,咱走咱的独木桥,井水河水两不相犯。咱即便拉着棍子要饭,再不登他家的门。
两口子对李锋一通吐槽,把李锋从朋友圈划掉了,从此,友尽于此。
过了两天,志刚女儿的高考成绩出来了,成绩过了分数线,但是超过的分数不是太高,所以报志愿时就要小心了。不但要计算着不要囊分,而且还要小心不要滑档。报志愿可不是小事,得找个专业人士把把关。王颖说,听说有个汪老师对报考志愿很精通,每年都有很多人去咨询,当然也不是白咨询的,咨询费得花三千大洋。钱是不少,但听说口碑不错,报志愿很有一手。关系到孩子前途的事都是大事,马虎不得,这钱花得值。
就这样,志刚两口子一合计,决定第二天就去找汪老师咨询一下报志愿的事。
第二天,志刚和王颖一起打听着找到了汪老师家。汪老师家住在一座颇为高档的小区里,走进小区,迎面走来一位老人,两人便向老人打听汪老师住哪栋楼,老人转身一指前面的人,说道,跟着她走,她也是去找汪老师的。
志刚两口子听了,谢了老人,紧跟着撵了几步,和前面的人搭上了话,一问果然也是去找汪老师的。三个人做着伴找到了汪老师家,敲开门一看,呵!人还真不少,挤挤挨挨一屋子的人。看到这么多人,两口子庆幸来对了,你看人家都来找汪老师咨询,说明汪老师有这能耐。也说明孩子的事,真的不能马虎。
等轮到志刚咨询时,汪老师听了孩子的分数后说,考的分数不是太好报,你们打算报哪一方面的专业?孩子对什么专业感兴趣?
志刚看了王颖一眼,说道,啥专业不专业的俺也不知道,就报师范吧,铁饭碗,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干这个稳当,还有寒暑假,休息的时间长,还能照顾家。毕业后回来考个老师,离我们近点,以后成家,有了下一代,我们也能帮上手。
志刚的话刚说完,汪老师笑了,拿着手中的笔在纸上轻轻敲了两下,然后抬起头问道,你怕是还不知道咱这儿教育系统的新变化吧?
志刚和王颖诧异地对望了一眼,齐齐转头看向汪老师,问道,啥变化?
汪老师把手中的笔放到桌子上,不紧不慢地说道,教师队伍有新政策了,以后全年的绩效工资不发了,而且是从此都不发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一万大几呢!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现在财政紧张,工资都有可能非全额发放,最多发放百分之七十或八十,你算算到手才有多少?
志刚两口子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这时才明白李锋说的都是真的。教师这一行,看来是得重新考虑了。虽说寒暑假休得多,但工资太少,也是需要重新考虑的,毕竟以后这是关系到饭碗子的大事。
汪老师也看出志刚和媳妇的犹豫,便说道,回去再和孩子商量商量,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看看孩子对其他什么专业感兴趣,再考量哪个学校,不着紧,有时间,回去商量好了再来。
就这样,志刚两口子从汪老师家里出来,在路上齐齐感慨教育系统一夜之间为啥成这样了?前些年不是香饽饽吗?真的是想不到。志刚一边摇头一边叹息。
突然,志刚停住了脚步,对媳妇说,看来咱错怪李锋了,他没有骗咱们,他说的都是实情。要说他也不容易,两口子死工资,本来也就不宽裕,现在这么一闹,这日子还真的是有点紧张呢!
王颖听了,接着说道,也是哈!两口子不容易。咱门市刚开张时没有生意,李锋也帮忙不少,介绍他的朋友都来照顾咱生意,这还不是看在你俩发小的份上?!看他们两口子现在这样,咱能帮点就帮点。对了,李锋不是说周末想找活儿干吗?咱把拉货的活儿让李锋干呗,他也会开车,每个周末帮咱拉拉货,谁干也是干,还不如这钱让李锋挣了呢!自己人用着还踏实。
志刚一拍大腿说道,你说得对呀,我咋没想到?就这么着,我明儿去李锋家一趟,问问他,看这活儿他干不干,顺便也让他帮忙看一下咱闺女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更好些。李锋当了这么多年高中老师,对这个在行,每年报志愿时找他的人也不少,咱也不用找汪老师了,这还省三千块呢!
两口子这么一说,觉得这事儿不错,一举两得,而且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此这般,两口子商量妥当后,乐滋滋地回家了。
(六)
第二天傍晚,志刚给李锋打电话,问他在不在家,如果在家,过会儿和媳妇一起去串个门儿。李锋听了连忙说道,你和嫂子别过来了,我们两口子正打算去你家串门呢!你们别过来,我们过去。
志刚听了,没多想,连忙说,那好呀,让你嫂子炒俩菜,咱哥俩一会儿喝点儿。李锋说别让嫂子麻烦了,我路上顺道买俩菜,大热天别让嫂子张罗了。
就这样,一刻钟后,李锋拎着两袋子下酒菜到了志刚家。四人见面,免不了一阵寒暄。寒暄过后,只见李锋媳妇红梅从挎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到了桌子上,看了看志刚,又看了看王颖,说道,上次大哥借钱的事,实在是对不住大哥了。那天我回来后听李锋说了大哥借钱的事,我把李锋狠狠说了一顿。我说大哥既然向咱张了口,那是没把咱当外人,咱虽说因为调资的事,日子是紧张了点,但咱可以给大哥倒借一下,帮大哥先解决了加盟的事,后边再慢慢还,你怎么能一口回绝了呢!亏你还是大哥的发小。
红梅说着话,还转头嗔怪地看了一眼李锋,李锋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头,说道,怪我怪我。
红梅又接着说道,所以,我去娘家哥那里借了三万块,大哥先用着,不够了,我再想办法。我二姐家里姐夫做生意,日子过得宽裕,我可以再去二姐家借,怎么着也不能耽误大哥的正事儿。
红梅的话刚说完,志刚和王颖一下子全站了起来。王颖说道,这可使不得,哪能让你出去借呢?这话不说不明,上次志刚回来,说了你们工资的变动,才知道你们的日子也不好过,真的是一家人不知一家事。说这话时,王颖想到自己那天大骂李锋不仗义的话,不由地红了脸。说完话,她拿起桌子上的钱塞进了红梅的包里,红梅一边拒绝,一边说去哪儿借也是借,这钱我不往回拿,让哥先用着。
王颖拨开红梅的手,把钱硬塞进了包里,拉上了拉链。然后拉着红梅的手坐下,说道,钱的事咱不说了,前两天已经凑够了,你俩就别操心了,现在说说你侄女报志愿的事吧!这事现在压着头呢!愁得慌,想着你俩都是高中老师,对报志愿在行,你俩费费心,看报个啥学校啥专业的好?
四个人开始头碰头商量着怎么报志愿,借钱的事,就此不再提,而因为借钱引起的不快,也随之散去。
等报志愿的事商量妥后,志刚拿出来一瓶酒,王颖也把李锋买的下酒菜倒进了盘子里。四个人围桌而坐,一边唠嗑,一边喝酒。小酒微醺之际,谈到小城近几年因为厂矿停业的停业,搬离的搬离,昔日的富县,现在因为税收锐减,竟然连工资都开不全了,不由得一阵唏嘘,一阵伤感。
看到李锋紧皱的眉头,已经耳热酒酣的志刚使劲儿拍着李锋的肩膀说,兄弟,别发愁,以后有啥难事找你哥,就冲你出去给哥借钱的情义,无论到什么时候,只要有哥一口,就有兄弟你半口,别怕,有哥呢!对了,上次听你说要周末找个活儿干补贴家用,我这儿正好有个活儿,老弟要是不嫌弃,就来帮帮哥。
李锋也有了几分醉意,听了志刚的话,感动得热了眼眶,拉着志刚的手说,哥,上次对不住了,我怎么能让哥空着手回去呢!我借也得给哥借,不能让哥空着手走。
红梅一看李锋喝得差不多了,再喝就醉得回不了家了。马上起身说,天不早了,也喝好了,咱们也该回去了。志刚自然不让走,还要再开一瓶酒,被红梅劝住,王颖也怕两人再喝大了,顺手把酒拿开了。两个微醺的哥俩,又一个要走一个要留地麻缠了一会儿,红梅才扶着李锋告别了志刚两口子。
走在午夜的街头,看着昔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变得冷冷清清,红梅不由地叹了一声,低语道,好好的一座城怎么就成这样了呢?李锋听了,迷瞪着醉眼环顾了一周,含糊不清地说道,人都到哪儿去了?四十四万人呢!怎么不见人了呢?
红梅抬头看了看暮色深沉的苍穹,星星正一闪一闪眨着眼睛。这几年小城没有了厂矿,空气确实好了很多,没有雾霾的天空,到了晚上又能看到星星了。但是,这星星来得代价好高,是用四十四万人瘪下去的荷包换来的,是用无数人的背井离乡换来的,是用被调下去的工资换来的。
想到十年之前,小城风头无两的辉煌,再看看现在冷清的街头,红梅又叹了一口气。
不过,红梅转念又想,盛极而衰,物极必反,触底反弹之即,也正是走出困境之时,等着吧!坚持吧!这样的困境有朝一日一定会走出来。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这样一想,红梅的心里又有了希望,她抬头看天,正好有一枚流星划过。她兴奋地指给李锋看,快看快看,有流星诶。两个人不由地都停下了脚步,一起抬着头,目送那枚流星划过,然后看着满天繁星,像碎钻一样闪呀闪的。红梅不禁赞叹道,好美呀!李锋的醉意也被夏风吹散,他也看着星星说,是啊!好美,我们的日子终有一日,也会像这星星一样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