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作者是美国作者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这本书在撰写初期,曾经一度被考虑扔进火炉烧掉。但是被纳博科夫的妻子维拉阻止,维拉对纳博科夫说:“别放弃,再想想。”当《洛丽塔》出版并被世人所接受时,纳博科夫已经六十高龄了。对于出名,纳博科夫是谦虚的,"有名的是《洛塔》,不是我。我是一个无名的,双料无名的,有着一个无法让人读出的姓名的小说家。"
读《洛丽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它是“脏书”,有人却觉得它是一本好书,一本伟大的书。
《洛丽塔》讲述了亨伯特.亨伯特年少偷食禁果,婚后遭遇妻子出轨,之后迷恋寄宿主人家夏洛特女儿的故事。这部小说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作者将影视作品常常出现少儿不宜的联想桥段,详细而又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来心惊肉跳,面红耳赤。但是,这本小说重点又不在于此,读完整本书,你几乎记不起那些让人面红耳赤的画面,更多的却是对性教育必要性的思考。
纳博科夫说,哪怕是美国或者其他地方四十多岁的男子同十多岁或者二十多岁的女孩子结婚是常见的。但是主人翁 亨伯特认为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痴恋一个十多岁的少女是不道德的。 作者自己不对小说做出明确的看法,而是让小说主人公自己去选择去评判,让读者去判断,完全从强加读者观点的圈子里跳脱出来。这是纳博科夫小说写作的一大壮举。
纳博科夫为什么给主人翁一个复名?亨伯特.亨伯特,也许是暗示这个故事的荒诞性,是想提醒读者,这部小说不必当真,它只是一个警醒,一个温馨提示而已,切记模仿。
亨伯特一开始对洛丽塔的爱恋是一种恋癖症的体现,近乎违反常人性爱关的变态行为。但是他努力克制自己的行为,哪怕他多次想密谋杀害洛丽塔的母亲,他始终没有泯灭人性中的善,直到夏洛特在一场意外中去世。如果说亨伯特是个人有密谋得到想得到年轻女子肉体上的欢乐,这是不公平的。在小说中,作者多次提到洛丽塔有意或者无意中挑逗洛丽塔,而且洛丽塔在十二岁之前已经品尝了禁果。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我们很多时候觉得一件事情不该发生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如何去避免?
在我们很多家庭教育当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都是模糊两可,任其发展或者说自学成才的。有多少男生女生在十八岁之后并不清楚生命的来源?当我们为“亲一下就会怀孕”,“孩子是拉出来”这样的言语忍俊不禁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发现性教育的缺失?当我们对人流手术需求不断增大,性病与不孕不育成为普遍现象瞠目结舌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这些事件都可以提前预防,从而大大减少不幸的发生?每次父母与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对于一些亲密画面,不要再捂着孩子的眼睛说:“少儿不宜”。也不要顾自假装做其他事情去排解尴尬。我们应该借这样一个机会给孩子讲讲生命的来源,告诉他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是需要保护不能让别人触碰的。如果,我们正面地对孩子们进行性教育,他们能比我们之前的晦涩教育成长得更好,对于性能有更好的理解,对于性生活会有更健康的态度。他们不会因为好奇偷吃禁果,他们不会在被侵犯之后迷糊不知所措,他们更不会为了一些糖果或者甜蜜的谎言对大人们闭口不谈。兴许在青少年群体引发的性教育悲剧也许会少一些。
亨伯特最后在监狱中这样说到:“不要让别的男人碰你。不要和陌生人搭讪。”这是对洛丽塔的嘱咐,更是对天下父母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