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之际,我校举办了包粽子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当时,我原本打算用文字记录下这一有意义的时刻,无奈中考监场任务繁重,忙碌与疲惫让我未能愿。
此刻,我坐下来补写这段回忆。
那天,粽叶飘香,欢声笑语。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乐趣。虽然错过了即时的记录,但这份美好的回忆,值得我用心去补全。希望通过我的文字,能让更多人感受到端午节的温馨与快乐。
浓情端午,趣享传统
记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端午节包粽子
端午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温馨的民间风情。为了弘扬这一文化瑰宝,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爱国情怀,我们学校特意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包粽子实践活动。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孩子们不仅亲手体验了包粽子的乐趣,更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了一个充实而难忘的节日。
活动当天,阳光明媚,微风不燥。家长们按学校要求准时到来,他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食材:泡好的糯米晶莹剔透,散发出淡淡的米香;洗干净的粽叶翠绿欲滴,每一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清洗,确保卫生干净;甜润可口的蜜枣和红枣等,是包粽子不可或缺的点缀。这些食材在家长们的巧手下被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为接下来的包粽子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开始前,我作为指导老师,首先引导向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明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在楚国遭受陷害,心怀忧愤,最终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接着,我引导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我问他们,除了划龙舟和吃粽子外,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如挂艾草、佩香囊、喝雄黄酒等。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之情,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
在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开始包粽子的环节。家长们带着亲切的笑容,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到这场特殊的实践活动中。
高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了包粽子的基本步骤:首先将粽叶折成漏斗状,放入适量的糯米和蜜枣或红枣,然后用粽叶将糯米包裹起来,最后用绳子将粽子绑紧。她边讲解边示范,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她的每一个动作。只见她拿起一片粽叶,轻轻地卷成一个漏斗形状,然后放入适量的糯米和蜜枣,用手指轻轻压实。接着,用粽叶将糯米包裹严实,并用绳子系紧。一个漂亮的粽子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纷纷表示要亲自动手尝试一下。 在家长们和高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孩子们开始动手包粽子了。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粽叶,按照刚刚示范的步骤开始操作。然而,包粽子是个技术活,完美包一个粽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刚开始时他们有些手忙脚乱,有的孩子因为粽叶太滑而包不紧,有的孩子则因为糯米放得太多而漏了出来,还有的用力不当弄烂了粽叶。但是孩子们不气馁,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断地尝试和改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他们一边包粽子一边互相交流心得和体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他们的粽子越包越好、越包越快。有的孩子还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将粽子包成了各种形状:有的像小船、有的像星星、还有的像爱心……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和手中成型的粽子,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孩子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粽子作品,虽然孩子们包的粽子形态各异,但是他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接着我们将粽子放入锅中蒸煮。在等待粽子煮熟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和互动环节。不久,粽子的香味便弥漫了整个教室,整个楼道。
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粽子的味道不仅甜在嘴里,更甜在心里。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包粽子的技巧,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在活动过程中的有位家长给我分享了她的感受和体会。她表示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传统文化还还培养了孩子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他希望学校能够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和进步。
看着孩子们和家长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我深感这次活动的成功和意义。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快乐和知识更在心灵深处埋下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彩。我相信这次活动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中难忘的回忆和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