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广大党员干部当在人生价值的坐标系中,找准务实作风的“原点”,延伸视野格局的“轴线”,拓宽思维理念的“象限”,树好落得到实处、立得住长远、出得了新机的政绩观。
要有“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第一追求”的思想与觉悟。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的领导干部脱离实际,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对于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却不管不问,为自己谋求更高的官位而“兢兢业业”,却没有沉下心去思考到底要怎么发展当地经济,,怎么带领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把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摆在心中至高位置,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将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不懈创造为民造福这一最大政绩,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享到实惠、感到幸福。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与担当。
”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干事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然而,部分领导干部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置之脑后,大搞“形象工程”“盆景工程”,严重损害了党的事业和形象。“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违者足醒,闻者足戒。对此,党员干部要增强战略思维和务实作风,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在这片“热辣滚烫”的土地上不断“摸爬滚打”、克服“本领恐慌”,成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的“行家里手”,用实干担当擦亮青春底色。
要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情怀与风骨。
从焦裕禄不让孩子“看白戏”,到杨善洲坚持“公车不私用”,再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无数先进楷模,是清正廉洁的“标杆”、干净干事的“标尺”、“人民满意”的“公仆”,更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党员干部要像梅花那样,不与百花争艳,凌寒独自开,沉下身子到基层,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党员干部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利必为民所谋,提高工作站位,置顶人民利益,把为民造福作为“正绩”,做遵守党纪的“带头人”、严格执纪“铁面人”,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实践中,恪守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严守公与私的“警戒线”,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