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点脑壳痛,可能是上火(自认为),注意力不怎么集中,不过还是坚持学习了《洋葱阅读法》的第三章。
第三章是《快速阅读》,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章,我想通过学习快速阅读,去打开更多的书,所以我是带着问题去阅读的。
疑问1:为什么现时有很多人运用和提倡快速阅读?难道一本书不应该像美食一样,慢慢去品尝?去体会?去和作者交流?那么多的经典名著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吗?
疑问2:快速阅读有什么方法?有些人可以一天读完一本书?更甚者竟然可以用30分钟读完?这其中一定有什么捷径的吧?
疑问3:快速阅读能吸收书中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吗?我真的好奇。
带着疑问的我,跟着书的五个步骤去了解一下。
步骤一:要学会提问
当我们看到一本书的时候,对书的名字或封面可以问问自己:
1、我为什么要读书这本书?(目的)
2、我有没有读过类似的书?(联机)
因为阅读必须要调动好奇心和兴趣,如我读《洋葱阅读法》时,我为什么会读这本书?因为我想重新学习阅读方法;那我有没有读过类似的书?以前翻过《如何读一本书》,因为感觉枯燥读不去。
步骤二:预习
完成上一步的问题的思考后,可以翻看书的目录了解书的大纲或结构,而序言大部分是书作者向读者透露为什么写这本书,要表达是什么,重点有哪些,解决了什么问题等。
回到我自己,我看《洋葱阅读法》的目录和序言可以知道作者是想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和如何用工具帮助更多的读者从阅读困难走出来,体验阅读的乐趣。
所以通过预习,不仅可以了解书的基本信息,还可以预见这本书的三种结果:
这本书简单易懂,值得阅读;
这本书值得阅读,但是有很多障碍;
这本书不值得读。
步骤三:扫读
通过前两步知道书是否值得一读后,接下来开始对书进行快速地翻阅,同时重点关注和标记:段落的开头、结尾、图表、粗体字、关键词。
工具:荧光笔、折页、便利贴
为什么扫读要翻阅整本书?
因为只看目录判断书的重点内容会很容易遗留,而扫读可以对整本书的结构和内容有大概了解,知道有哪些可以重点看,哪些不需要看。
步骤四:切重点
书中介绍了三种切重点的工具,用于分析记录重点:
工具一:九宫格笔记
工具二:RIA便签读书法
工具三:概念卡片
步骤五:复习
复习的目的是当前面的四个步骤完成后,收集的信息与知识,解决:
还有哪些问题要搞清楚?
接下来还有哪些书可以阅读?
这些书需要读几遍?
学会使用这些知识,从而达到认知升级,从知道到会用。
那我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疑问1:为什么现时有很多人运用和提倡快速阅读?
我要知道快速阅读的目的——快速提取书中的重点,解决带来的问题。
疑问2:快速阅读有什么方法?
除了以上的五个步骤,我认为马上练习才是最重要的。
疑问3:快速阅读能吸收书中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吗?
目前市面上的书大多的核心信息只占20%,另外80%是填充数字、细枝末节或者解释说明。我应该关注的是,一本书真正有用的信息,只需要花20%的时间就能获得,80%的重要信息集中在20%的内容里。
(脑壳痛,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