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非常智能地’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作出与其行动相应的反馈——大多数人都没仔细想过这件事。这样说来,不管我们用心与否,我们都在对周遭的环境不停地发出相应的信号,而构成环境的人会接收到这个信号并作出相应的反馈——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不管是有针对性的还是无针对性的……从另一个角度讲,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当然也会不停地接收各种各样的信号——尽管我们可能并非意识清楚地了解这些信号之中的大多数是在回应自己先前发出的信号——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根据它们作出自己的进一步回应……无形之间,我们就在被环境塑造。可是,与此同时,正在塑造我们的这个环境,也是我们自己(参与)塑造的……
以上的分析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却又清楚的道理:要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有‘心’。”
以上对很多状况进行了解释。
比如关系。
当你带着偏见去看一个人的时候,当你对某人有成见的时候。你所有的心念,都在你的言语和行为当中,向外部世界透露和呈现。
对方接收到你的信息,必然会有所反应。会对你产生相同的偏见和成见。
当然,我们又根据对方的回应做进一步的回应。
于是关系就不可避免的,会有矛盾和冲突,无论有意的或无意的、暗藏的和直接的。
而作为自己,又是否能够了解,得到的信息,不过是自己向外释放的最初信号的回应呢。
无从知道信息的源头在哪一个微小的心念中。因为有无数向外释放的信号,有无数回应回来的信号,重重叠叠。
所以,我们被环境塑造,而塑造我们的环境又是我们塑造的。
比如自信。
是我们先要内心自信,并向外释放信号,还是我们得到外部的好的评价才能建立内心的自信呢?
我想首先根本的,还是要自己先有内心的自信。
我们内心世界的自信,向外释放之后,外部反映回来的,也是我们向外释放信号的相应回馈。
所以在同等努力的情况下,先有内在自信,才能引发外部信心的回馈。
外部评价很大程度也是我们创造的。外部评价是内部评价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