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情绪和欲望对你的思考产生的影响?
我们先来定义两个关键概念: 情绪,是我们在遇到各类事情的时候,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比如喜怒哀乐、惊慌、嫉妒、羞愧、自豪,这些都是我们的情绪反应。
欲望呢,是我们想要达成某种目的的本能要求。下班回家,困了想要睡觉,想刷视频,想看新闻,想不被打扰,都是欲望。
情绪和欲望是跟着具体场景、问题走的,例如在泰国短视频中,一个菜场的收租大妈骂菜贩的视频被推上社交网站上,下面围观的群众,都一味地去指责大妈恶毒,没有同情心,心肠坏。 但后来有人做了后续地调查,这才发现原来大妈把菜场的摊位都租给一些残障或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她训斥的那个摊主,最近卖货总是缺斤少两,所以她才骂这个摊主,却没想到被人断章取义了。这件事让我想到,当我们在看到热搜的视频和新闻时,一定不能盲目跟随,让坏情绪一直充斥我们的大脑,继而说出不理性的言语。 另外,欲望也是一把双刃剑,“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奇曾创作了一个名为《节奏0》的艺术作品,她为现场观众提供了12种危险品,如枪、子弹、菜刀等,观众可选任何一种,对她做任何想做的事,她不做任何反击并承担全部责任。 人们开始对她为所欲为,在长达6个小时的过程中,人性之恶展露无遗,终于当有人拿枪抵住她的头时,她终于抑制不住眼中的恐惧,哭了出来,周围有观众站出来制止了男人,这次经历让她发现,一但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那么欲望中的人性之恶,就开始扩散开来。
王小波曾说“一个人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欲望是学习”,在平时工作中,对于我们新老师来说,难免被周围的有些老师影响,对学校安排的工作充满懈怠情绪,也不愿做事,不愿成长,对任何除上课以外的事都充满抵触情绪,现在的我会学着思考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是否需要多学习、接触新信息,避开一些惰性的诱惑,珍惜时间,突破自我思维和知识的局限。
通过蔡钰老师的“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我会用一个更明智、更开放的思考框架来思考,这样我才算是对自己进行了负责任的思考,而不凭一时情绪或欲望做直觉判断,真正实现“思考的自由度”,正如王小波所说“自由思维是人的本质,追求智慧是思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