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到底要怎么讲?不止一个朋友跟我说过,绘本买是买了,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读,经常出现读到一半,孩子就溜走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妈妈也就没有信心继续了。
今天就结合我和布布亲子共读的一些实践经验,来聊聊绘本怎么读这个话题。
一、逐字逐句朗读
很多人对“逐字逐句朗读”抱有很大的误解。
就拿我来说,以前给布布读绘本,我从来不会照着书念,总感觉书上的字句太过书面化、词汇太少,总要想办法组织语言,给布布讲解画面,还要加入大量的形容词修饰长句,想着这样可以扩充她的词汇量。
实际上,照着绘本上的文字,逐字逐句朗读,在亲子共读中是很重要的方法。
0-3岁是孩子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而一些低幼绘本考虑到孩子的发展特点,采用简短的词汇、重复的句式、朗朗上口的语调,这些都是经过绘本工作者仔细斟酌的,很容易被孩子模仿。
同时,正处于词汇爆发期的孩子,需要的是更好的词汇,而不是一味追求词汇量的“多”。绘本中高质量的书面语、精练的词汇,对提升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而家长自己组织的语言,一方面非常凌乱、不成体系,这些即兴的词语,如果不加以重复,很难在孩子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家长在讲述故事时如果频繁使用过长的句子,或者复杂的形容词,尤其是离生活非常远的语言,即便语言生动、富有意境,也不符合孩子当下的发展情况。
所以,读绘本的第一步,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照着书读。不要辜负创作者辛苦斟酌词句付出的心血噢!
二、仔细阅读图画
绘本说白了,就是以图画为主、符合孩子语言、心理、生理认知的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包含了丰富具体的信息,在亲子共读中,读图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阅读文字。
家长讲故事的时候,要跟随孩子的节奏,引导孩子耐心观察图画上的细节。
比如《鼠小弟的小背心》,画面中出现的小动物身材越来越庞大,红色的小背心被撑得越来越宽松,到最后,小背心穿在鼠小弟身上,松松垮垮的,非常滑稽。
比如《好饿的小蛇》,小蛇吃下苹果、香蕉、菠萝等水果后,身体呈现出相应水果的形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苹果去哪里了呢?哦,原来在小蛇肚子里面去了。
有些绘本的画面元素非常丰富,这时候还可以和孩子玩“找一找”的游戏。
布布一岁左右就开始读《小金鱼逃走了》,书中的小金鱼喜欢伪装在花丛中、果盘里、镜子上等,布布每次读这本书,都非常认真,一双大眼睛左看看右看看,把小金鱼找到以后,她都会笑得很开心。
读《蚂蚁和西瓜》时,我会问她,哪只蚂蚁拿着小铲子?哪只蚂蚁吃得肚子圆滚滚的?翻到蚂蚁洞穴那一页,我还会跟她一起找蚂蚁贮藏的食物,饼干放哪里了呢?糖果又放在哪儿?等等。
这样细致读图的过程,能够锻炼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以及通过图画读懂故事的逻辑能力,孩子从中可以进一步体会到绘本带来的乐趣。
三、把绘本故事演出来
1岁以后,孩子有了更强烈的互动欲望,这时候,亲子共读仅仅是“朗读者”路线就很受限制,如果能加上充分的肢体表演就更棒啦。
别觉得表演很难,虽说我们都不是专业表演系毕业的,但是,面对小朋友那求知若渴的眼神,看着那肉乎乎的可爱面庞,每一位爸爸妈妈瞬间都会“戏精”上身,表演效果十足。
布布1岁左右,陪她读《蹦》时,我也会学着书中小青蛙的样子,深蹲下去,口中一边喊着“蹦”,一边高高跳起来。每次布布都看得乐不可支,就是有点费妈,毕竟跳久了有点累。
读《脸,脸,各种各样的脸》,每翻一页,我都会参照着“生气的脸”、“苦恼的脸”、“哭的脸”,给布布表演一番。尤其是“笑的脸”,我非常夸张地仰天哈哈大笑,布布也跟着“哈哈哈”地模仿,好玩极了。
这些都还只是简单的表情或肢体动作表演,等孩子大一些,理解能力增强了,可以适当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有助于孩子更深入理解绘本内容。
以上就是亲子共读的3个具体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樱宁:中文系硕士,创业中的半职场妈妈,分享婚姻、育儿点滴,以及读书观影感想。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樱宁的后花园(ID:aixiezuo1)